[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极端多因素耦合环境下力的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62156.8 | 申请日: | 2021-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08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孙冬柏;陆永浩;庄子哲雄;陈工;刘廷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极端 因素 耦合 环境 下力 测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极端多因素耦合环境下力的测量装置,其中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将高温高压传感器采用螺纹连接方式串接在加载拉杆中直接在高温高压环境下测量试件力,从而不存在长期使用尤其是疲劳试验的过程中,由于传感器的连接处松动带来的测量误差问题,解决了具有同等精度的耐高温高压功能的力传感器与常规条件下的标准力传感器相比,高温高压传感器结构复杂,造价昂贵的问题;采用与加载拉杆一体化设计及加工的适用于常温常压空气环境的力传感器不但可以直接测量试件力,而且长期使用可靠,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并可实现高精度测量,克服了因没有适用于极端多因素耦合环境如超高温超高压腐蚀性水或蒸汽环境功能的传感器而带来的测量数据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极端多因素耦合环境下力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对极端多因素耦合环境如超高温超高压腐蚀水或蒸汽环境下工作的金属材料进行服役安全评价,是将其试样置于高温高压腐蚀水或蒸汽环境的密闭容器如高压釜中进行力学性能试验,然而,目前市场上没有适用于该类条件环境下直接测量试件力的力传感器。
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是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 111060392 A公开了一种可在高温高压容器内直接测量拉压载荷的装置,这种技术包括采用断开拉杆,然后将力传感器的两端分别与两断开拉杆的端部采用螺纹连接方式组成一体,并直接将力传感器放入高温高压环境下测量试件力,另外,该技术所述的压力平衡机构是采用波纹管将测力传感器与高压容器隔离成为两个腔室,采用不同介质相同压力方法,消除作用在试件上的附加力,这种方法虽然避免了摩擦力对测力精度的影响,但也带来了问题:一是波纹管压力平衡机构在试验时也产生一定的附加力,造成测量误差,二是具有同等精度的耐高温高压功能的传感器与常规的标准力传感器相比,高温高压传感器结构复杂,造价昂贵,三是采用断开拉杆,将力传感器连接入其中的方法,长期使用,尤其是做疲劳试验,螺纹连接处容易产生松动,不易察觉,造成测量误差,四是现在没有适用于高温高压传感器标定或校准的相关标准,这将影响传感器测量结果的可信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适用于极端多因素耦合环境如超高温超高压腐蚀性水或蒸汽环境下力的测量装置,其中,试件力可直接测取,且测量系统结构简单,易于维护保养,测量准确度及可信度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极端多因素耦合环境下力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力的测量装置由高压釜、加载拉杆、外套、力传感器、中间套、压力平衡活塞b、压力平衡活塞a、螺旋温度隔离装置组成。外套一端与所述的高压釜底端采用密封方式连接,另一端的通孔中有密封装置,所述的外套沿轴线开设有阶梯通孔,与所述的高压釜联通。加载拉杆穿设在所述的外套的阶梯通孔中,一端深入高压釜内,另一端与所述的外套底部通过密封装置连接并伸出其通孔。所述的力传感器与所述的加载拉杆、压力平衡活塞a为一体化设计及制造,加载拉杆位于所述传感器的下方。力传感器为适用于常温常压空气环境下的力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高压釜内腔为超高温超高压腐蚀水或蒸汽环境,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加载拉杆的底部端面上沿轴线开设有中空盲孔;压力平衡活塞a 位于加载拉杆上的中空盲孔的顶部空间位置。
进一步地,压力平衡活塞b亦与加载拉杆为一体化设计及制造,位于所述压力平衡活塞 a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套装在与所述外套的阶梯通孔底部空间位置,并沿轴线开设有阶梯通孔,所述的中间套的阶梯通孔分别于所述的压力平衡活塞a与压力平衡活塞b密封连接,且其之间形成一低压腔。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中间套外侧平行于轴线开设有沟槽与中间套两端面开设的沟槽联通,所述的中间套外侧面上开设的沟槽一端位于所述压力平衡活塞a的上方,与所述的高压容器联通,另一端位于所述的压力平衡活塞b的下部与压力平衡活塞b外端面空间联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621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生产用车间除尘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产养殖食料研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