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直径顶管起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69208.4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92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凌晓丹;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3/08 | 分类号: | B66C13/08;B66C1/12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马振亚 |
地址: | 243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径 起吊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直径顶管起吊装置,包括:起吊部分、预制在大直径顶管上的配合部分,所述起吊部分包括横梁,横梁的上部连接平板,平板的中部设有起吊孔;横梁的下部沿水平方向设有通孔,通孔内穿有钢丝绳,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连接吊具;所述配合部分包括预制在大直径顶管外周面上的径向盲孔,所述径向盲孔为两对,分设于外周面的两侧且镜像对称,每对径向盲孔位于一直线且沿轴向分布。本实用新型一种大直径顶管起吊装置,该起吊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在起吊过程中不会对顶管端部的混凝土结构造成损坏,在安装过程中可方便的对顶管进行翻转作业,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直径顶管起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市政、冶金、水利、铁路、公路、石油化工等施工领域,顶管工程较为常见,顶管在安装过程中需要进行吊装,这就需要一套专用的吊具来配合,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所采用的吊装方法都是采用钢丝绳或吊带对顶管进行捆绑,也有采用钳夹式吊具进行吊装。但对于大直径的钢筋混凝土顶管,由于其管壁厚,自重大,采用常规方法吊装存在以下缺陷:一是操作不方便,效率低,且有安全隐患;二是在吊装过程中容易对顶管端部的混凝土结构造成损坏,影响顶管的安装质量;三是在安装过程中难以对顶管进行翻转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大直径顶管起吊装置,该起吊装置在起吊过程中不会对顶管端部的混凝土结构造成损坏,在安装过程中可方便的对顶管进行翻转作业,提高了施工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
起吊部分、预制在大直径顶管上的配合部分,所述起吊部分包括横梁,横梁的上部连接平板,平板的中部设有起吊孔;横梁的下部沿水平方向设有通孔,通孔内穿有钢丝绳,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连接吊具;所述配合部分包括预制在大直径顶管外周面上的径向盲孔,所述径向盲孔为两对,分设于外周面的两侧且镜像对称,每对径向盲孔位于一直线且沿轴向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为端部通孔,左侧的端部通孔、右侧的端部通孔分别穿入钢丝绳,钢丝绳端部所连接的吊具均为销栓。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为中部通孔,该中部通孔穿入钢丝绳,钢丝绳端部所连接的吊具其一端为销栓、另一端为挂钩。
进一步的,所述销栓可插入径向盲孔并与径向盲孔间隙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平板的两侧还分别连接竖向加强筋、横向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一种大直径顶管起吊装置,该起吊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在起吊过程中不会对顶管端部的混凝土结构造成损坏,在安装过程中可方便的对顶管进行翻转作业,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起吊顶管时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翻转顶管时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的理解。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
起吊部分、预制在大直径顶管上的配合部分,所述起吊部分包括横梁4,横梁的上部连接平板2,平板的中部设有起吊孔1;横梁的下部沿水平方向设有通孔,通孔内穿有钢丝绳9,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连接吊具;所述配合部分包括预制在大直径顶管12外周面上的径向盲孔10,所述径向盲孔为两对,分设于外周面的两侧且镜像对称,每对径向盲孔位于一直线且沿轴向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为端部通孔7,左侧的端部通孔、右侧的端部通孔分别穿入钢丝绳,钢丝绳端部所连接的吊具均为销栓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692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神经外科头部减压枕
- 下一篇:一种用于防洪的金属防洪闸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