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药渣榨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72911.0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823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杜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红梅 |
主分类号: | A61J3/00 | 分类号: | A61J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市新图新夏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30 | 代理人: | 张伟彦 |
地址: | 25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医 内科 中药 药渣 榨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渣榨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药渣榨取装置,包括底座、集液罐与榨取筒,所述底座上端一侧竖直固定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环,且支撑柱的顶端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转动连接,且顶杆上设置有挤压杆,所述挤压杆的顶端与顶杆中部滑动配合,且挤压杆的底端固定有挤压板;所述榨取筒插设在所述固定环中,且榨取筒的顶端开口式设,并且榨取筒的底端设置有过滤板。本装置通过把药渣倒入榨取筒中,通过按压顶杆带动挤压板对药渣中的药液进行榨取,其操作简单便携,便于药渣液进一步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渣榨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药渣榨取装置。
背景技术
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简而言之,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
目前,中医内科开出的中药需要用水煎熬,在熬制后倒出药液,而余下的药渣及药渣中残留的药液往往一同倒掉,造成部分药液的浪费,直接影响了疗效,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药渣榨取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药渣榨取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药渣榨取装置,包括底座、集液罐与榨取筒,所述底座上端一侧竖直固定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环,且支撑柱的顶端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转动连接,且顶杆上设置有挤压杆,所述挤压杆的顶端与顶杆中部滑动配合,且挤压杆的底端固定有挤压板;
所述榨取筒插设在所述固定环中,且榨取筒的顶端开口式设,并且榨取筒的底端设置有过滤板。
优选的,所述固定环的底端竖直设置有多根加强杆,所述加强杆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加强杆的数量为三根,加强杆位于固定环的三侧。
优选的,所述顶杆中部开设有腰槽,所述挤压杆的顶端设置有转轴,转轴插设在所述腰槽中。
优选的,所述榨取筒的外壁上固定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外径大于所述固定环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挤压板上套设有盖体,所述盖体与挤压杆滑动配合,且盖体与所述榨取筒端口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挤压板的外径与所述榨取筒的内径相适配,且挤压板的底端均匀设置有挤压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装置通过把药渣倒入榨取筒中,通过按压顶杆带动挤压板对药渣中的药液进行榨取,其操作简单便携,便于药渣液进一步的使用,避免了药渣液的浪费,同时,通过对榨取筒的取出,便于对内部的药渣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药渣榨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药渣榨取装置中榨取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药渣榨取装置中挤压板与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集液罐、3支撑柱、4固定环、5顶杆、51腰槽、6挤压杆、7挤压板、71挤压齿、8盖体、9榨取筒、10过滤板、11限位环、12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红梅,未经杜红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729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颈内静脉置管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结构胶喷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