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置电加热的螺旋桨桨叶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73235.9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29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史立;南雍;胡慧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劲旋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15/14 | 分类号: | B64D15/14;B64D15/12;B64C11/18;B64C11/2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靳红妍 |
地址: | 2411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加热 螺旋桨 桨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置电加热的螺旋桨桨叶,包括桨叶本体、蒙皮层和电加热层,其中:桨叶本体上具有电加热区,电加热层铺设在电加热区,蒙皮层铺设在桨叶本体上并覆盖在电加热层上,蒙皮层的外表面形成桨叶气动外形。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内置电加热的螺旋桨桨叶,电加热层铺设在桨叶蒙皮层内部,不改变桨叶的气动外形,保证了螺旋桨的气动性能,即使桨叶前缘电加热区域受到外物撞击,只要桨叶结构不失效,电加热功能就不会失效,可靠性大幅提高,实现了电加热除防冰功能的同时并没有额外增加螺旋桨结构重量,实现了螺旋桨的减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旋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电加热的螺旋桨桨叶。
背景技术
目前,螺旋桨的防冰措施是在理论外形表面上增加电加热除冰带或液体除冰带。无论电加热除冰带还是液体除冰带,都是橡胶件粘接在桨叶前缘表面,局部的改变了桨叶的气动外形,降低了螺旋桨原有的性能;电加热除冰带是电阻丝加热,发热不均匀因此需要较大功率来实现除冰功能;电加热除冰带是粘贴在螺旋桨前缘表面位置,容易受外物冲击造成除冰带加热功能失效;除冰带是粘贴在螺旋桨前缘表面,由于离心力作用除冰带有飞脱风险;除冰带为螺旋桨翻修时的必换件,运维成本高;液体除冰系统重量大而且除冰液装载量有限不能连续、长时间工作。现有的在螺旋桨表面粘贴除冰带存在的一些弊端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传统的除冰带它局部的改变了桨叶的气动外形,降低了螺旋桨原有的气动性能;
传统的除冰带是电阻丝加热,发热不均匀,因此需要较大功率来实现除冰功能,能耗高,主机供电负载大;
由于除冰带是粘贴在螺旋桨前缘表面,容易遭受外物冲击,造成除冰带加热功能失效,可靠性差;
传统的除冰带是橡胶制品,自重150g以上,用胶黏剂粘贴在螺旋桨前缘表面,由于离心力作用除冰带有飞脱风险,额外增加运行维护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除冰带是橡胶制品,在螺旋桨TBO到寿翻修时属必换件,必须报废换新,增加了运行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内置电加热的螺旋桨桨叶。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内置电加热的螺旋桨桨叶,包括桨叶本体、蒙皮层和电加热层,其中:
桨叶本体上具有电加热区,电加热层铺设在电加热区,蒙皮层铺设在桨叶本体上并覆盖在电加热层上,蒙皮层的外表面形成桨叶气动外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方案,电加热层的材料为碳纤维复合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方案,电加热区位于展向65%R、弦向30%弦长的桨叶前缘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方案,电加热层与蒙皮层之间设有绝缘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方案,还包括接线端子,接线端子设在桨叶本体前端,接线端子与电加热层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接线端子上具有导线卡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方案,蒙皮层和电加热层一体成型制成。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内置电加热的螺旋桨桨叶,电加热层铺设在桨叶蒙皮层内部,不改变桨叶的气动外形,保证了螺旋桨的气动性能,即使桨叶前缘电加热区域受到外物撞击,只要桨叶结构不失效,电加热功能就不会失效,可靠性大幅提高,实现了电加热除防冰功能的同时并没有额外增加螺旋桨结构重量,实现了螺旋桨的减重。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劲旋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劲旋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732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