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力振动脉冲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75297.3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96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永和 |
主分类号: | E21B28/00 | 分类号: | E21B28/00 |
代理公司: | 盘锦辽河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6 | 代理人: | 王艳飞;褚贵良 |
地址: | 12401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力 振动 脉冲 发生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天然气钻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力振动脉冲发生器。该装置的本体下端连接压紧接头,本体上端内壁连接脉冲水眼滑套,脉冲水眼滑套下端固定连接有脉冲水眼上体,脉冲水眼上体下端对应接触设置脉冲水眼下体,脉冲水眼上体和脉冲水眼下体上均开有中心过流孔道,脉冲水眼上体上周向均匀开有多个间歇泄流孔,脉冲水眼下体周向相对应开有与脉冲水眼上体同样数量的间歇泄流孔。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在不增加钻井循环系统压力损耗的前提下,能够产生连续脉冲压力波,延伸钻井能力,降低钻井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天然气钻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力振动脉冲发生器。
背景技术:
在石油天然气钻井的过程中,利用钻井液的水力能量使得井下钻具沿井眼轴向产生高频振动,达到降低钻具托压或钻具摩阻的做法,已成为目前钻井领域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水力振荡器”就是其代表工具之一,其结构特点主要由“振动器”和“脉冲发生器”两部分构成。“振动器”的原理和结构相对简单,人们将研究的突破点大都集中在了“脉冲发生器”上,即如何产生“连续脉冲压力波”。但到目前为止,无论是采用单头螺杆方式还是采用涡轮方式产生的“连续脉冲压力波”其系统本身都要有一定的压力损耗,即“系统内耗”,而这个系统内秏将会引起钻井循环系统的泵压增加,从而使得地面动力设备功耗增加,钻井泵易损件增加,钻井成本增高,钻井延伸能力也大大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力振动脉冲发生器,该装置实现了在不增加钻井循环系统压力损耗的前提下,能够产生连续脉冲压力波,延伸钻井能力,降低钻井成本。克服了现有脉冲发生器本身都要有一定的压力损耗,引起钻井循环系统的泵压增加,使得地面动力设备功耗增加,钻井泵易损件增加,钻井成本增高,钻井延伸能力也大大受到限制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力振动脉冲发生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下端连接压紧接头,本体上端内壁连接脉冲水眼滑套,脉冲水眼滑套下端固定连接有脉冲水眼上体,脉冲水眼上体下端对应接触设置脉冲水眼下体,脉冲水眼上体和脉冲水眼下体上均开有中心过流孔道,脉冲水眼上体上周向均匀开有多个间歇泄流孔,脉冲水眼下体周向相对应开有与脉冲水眼上体同样数量的间歇泄流孔,脉冲水眼下体上的间歇泄流孔能够与脉冲水眼上体上的相应的间歇泄流孔完全对应连通,脉冲水眼下体下端与中空的传动轴相固定连接,传动轴外侧与本体内侧之间安装有角接触推力轴承,传动轴下端螺纹连接柔性传动轴,柔性传动轴上端为母接头结构,所述母接头结构下端侧壁周向均匀开有多个钻井流体过流孔,所述母接头结构底端封闭,钻井流体过流孔将母接头结构内部和柔性传动轴与压紧接头之间环空相连通,柔性传动轴下端与防掉芯轴通过花键插接,防掉芯轴下端设计有连接螺纹。
本体上端内壁通过螺纹与脉冲水眼滑套上端外壁相连接。
本体上端内壁设计为内六方结构,脉冲水眼滑套上端外壁设计为外六方结构,脉冲水眼滑套外壁的外六方结构与本体上端内壁的内六方结构相匹配安装连接。
脉冲水眼滑套下端外壁螺纹连接上脉冲水眼压紧帽,上脉冲水眼压紧帽下端套装在脉冲水眼上体外侧,上脉冲水眼压紧帽的内壁压紧台阶面与脉冲水眼上体外壁凸台相匹配,上脉冲水眼压紧帽通过内壁压紧台阶面将脉冲水眼上体压紧固定在脉冲水眼滑套下端;传动轴上端螺纹连接下脉冲水眼压紧帽,下脉冲水眼压紧帽上端套装在脉冲水眼下体外侧,下脉冲水眼压紧帽的内壁压紧台阶面与脉冲水眼下体外壁凸台相匹配,下脉冲水眼压紧帽通过内壁压紧台阶面将脉冲水眼下体压紧固定在传动轴上端。
上脉冲水眼压紧帽内壁通过密封圈与脉冲水眼上体之间密封,上脉冲水眼压紧帽外壁通过密封圈与本体内壁之间密封,下脉冲水眼压紧帽内壁通过密封圈与脉冲水眼下体之间密封,下脉冲水眼压紧帽外壁通过密封圈与本体内壁之间密封。
角接触推力轴承的角接触推力轴承内圈安装在传动轴外壁端面与柔性传动轴上端面之间,角接触推力轴承外圈安装在本体内壁顶紧端面与压紧接头上端面之间。
柔性传动轴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永和,未经李永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752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