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窥镜下一次性纤维环缝合专用显影缝线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83692.6 | 申请日: | 2021-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032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涛;李文毅;高尚聚;曹参;李昌任;何靓;马旭;李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春涛 |
主分类号: | A61B17/06 | 分类号: | A61B17/06;A61B90/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7 | 代理人: | 王山 |
地址: | 050057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窥镜 一次性 纤维 缝合 专用 显影 缝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窥镜下一次性纤维环缝合专用显影缝线,包括:显影线,显影线包括缝合线以及显影层,缝合线为截面为圆形,且缝合线的直径为0.3‑0.5mm,显影层均匀涂布在缝合线的表面上,且显影层的截面为圆环形,显影层的厚度为0.01‑0.02mm。本实用新型,针对对临床使用的纤维环缝合线进行改进优化,使其在现有纤维环缝合线的基础上,外表覆盖涂有可显影涂层,患者术后行X射线扫描时,可在图像上发现缝合是否牢固,有无断裂,可以明确纤维环缝合的有效性,对诊疗带来便利,医师能够准确获得患者病灶信息,进而有利于诊疗方案的选择,还可以根据断裂情况可以鉴别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与纤维环缝线断裂是否有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窥镜下一次性纤维环缝合专用显影缝线。
背景技术
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原因是椎间盘各部分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疼痛,肢体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手术主要需要进行髓核摘除,切除突出的髓核及游离的纤维环组织,以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存在的问题是,髓核摘除后,遗留的纤维环切口没法处理,残留的髓核容易导致复发。单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在临床上开展以来,缓解了无数病人的痛苦,但是其手术以后的较高的二次复发率仍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为了防止复发,现在常采用的方法是进行纤维环修复,能够显著降低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率,有效减低炎性介质渗漏对神经根的刺激。
目前同类产品通常是缝合器与缝线于一体的装置,且纤维环缝线较细,在对纤维环缝合后,影像学无法识别缝线有无断裂。当患者术后出现复发,无法明确纤维环缝合的有效性,对诊疗带来不便,医师无法准确获得患者病灶信息,进而不利于诊疗方案的选择,故在此提出一种内窥镜下一次性纤维环缝合专用显影缝线,协助鉴别术后复发是否与纤维环缝断裂有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下一次性纤维环缝合专用显影缝线,针对对临床使用的纤维环缝合线进行改进优化,使其在现有纤维环缝合线的基础上,外表覆盖涂有可显影涂层,患者术后行X射线扫描时,可在图像上发现缝合是否牢固,有无断裂,可以明确纤维环缝合的有效性,对诊疗带来便利,医师能够准确获得患者病灶信息,进而有利于诊疗方案的选择,还可以根据断裂情况可以鉴别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与纤维环缝线断裂是否有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窥镜下一次性纤维环缝合专用显影缝线,包括:显影线,所述显影线包括缝合线以及显影层,所述缝合线为截面为圆形,且所述缝合线的直径为0.3-0.5mm,所述显影层均匀涂布在所述缝合线的表面上,且所述显影层的截面为圆环形,所述显影层的厚度为0.01-0.02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内窥镜下一次性纤维环缝合专用显影缝线由缝合线以及显影层构成,将缝合线设置为截面为圆形,且将缝合线的直径设置为0.3-0.5mm,使得缝合线的牵拉强度较好,不易断裂,另外,将显影层的截面设置为圆环形,并将显影层的厚度设置为0.01-0.02mm,使得显影层在X射线扫描时的显影效果较好,其针对对临床使用的纤维环缝合线进行改进优化,使其在现有纤维环缝合线的基础上,外表覆盖涂有可显影涂层,患者术后行X射线扫描时,可在图像上发现缝合是否牢固,有无断裂,可以明确纤维环缝合的有效性,对诊疗带来便利,医师能够准确获得患者病灶信息,进而有利于诊疗方案的选择,还可以根据断裂情况可以鉴别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与纤维环缝线断裂是否有关。
上述的一种内窥镜下一次性纤维环缝合专用显影缝线,其中,所述缝合线为聚丙烯缝合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丙烯材质的缝合线不可被人体组织吸收,且不易断裂,适用于愈合缓慢的组织,尤其适用于椎间盘手术缝线使用。
上述的一种内窥镜下一次性纤维环缝合专用显影缝线,其中,所述缝合线为聚酰胺纤维缝合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春涛,未经李春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836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