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引导式语文教学设备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89131.7 | 申请日: | 2021-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05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邱祖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祖勇 |
主分类号: | F16M11/42 | 分类号: | F16M11/42;F16M11/28;F16M11/08;A47B9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黄娟 |
地址: | 676299 云南省普***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导 语文 教学 设备 支撑 装置 | ||
一种引导式语文教学设备支撑装置,包括固定盒、升降板和设备支撑台,固定盒下端边缘等角度设置有三个支撑腿,支撑腿下端均设置有万向轮,固定盒下端中部设置有防护筒,防护筒内部转动连接有丝杆,防护筒内部底端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丝杆,防护筒内部上侧设置有升降板,升降板下端中部内嵌设置有第一滚珠滑套;本装置移动安置方便灵活,方便各类教学引导设备的快速安装固定,夹持牢固且避免设备损伤,适用范围极广,可夹持不同大小的图纸图标便于进行辅助教学工作,可方便进行教学息展示的水平角度调节和高度的调节,设备支撑调节功效更佳,极大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工作,功能丰富实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支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引导式语文教学设备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语文教学通常在黑板进行,对未配备多配体的培训机构,需要老师通过平板、笔记本电脑和图纸进行展示,然而由于缺乏支撑固定设备,一般放在桌面上或手持,难以进行长时间的展示,展示的角度和高度也难以调节,设备本身的扬声器功率较低,均不利于学员对信息的接收,教学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引导式语文教学设备支撑装置,本装置移动安置方便灵活,方便各类教学引导设备的快速安装固定,夹持牢固且避免设备损伤,适用范围极广,可夹持不同大小的图纸图标便于进行辅助教学工作,可方便进行教学息展示的水平角度调节和高度的调节,设备支撑调节功效更佳,极大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工作,功能丰富实用。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引导式语文教学设备支撑装置,包括固定盒、升降板和设备支撑台,固定盒下端边缘等角度设置有三个支撑腿,支撑腿下端均设置有万向轮,固定盒下端中部设置有防护筒,防护筒内部转动连接有丝杆,防护筒内部底端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丝杆,防护筒内部上侧设置有升降板,升降板下端中部内嵌设置有第一滚珠滑套,升降板通过第一滚珠滑套螺纹连接丝杆,升降板上端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若干顶杆,顶杆上端共同贯穿防护筒和固定盒支撑连接有固定台,固定台上端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支撑圆筒,支撑圆筒上端连接有设备支撑台;
设备支撑台设置为中空结构,设备支撑台上端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矩形通槽,设备支撑台下端前侧设置有挂载展示模块,设备支撑台内部转动连接有正反丝杆,正反丝杆中部套设有第一锥齿轮,支撑圆筒内部底端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通过电机轴连接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第一锥齿轮,正反丝杆左部和右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二滚珠滑套,第二滚珠滑套周面上侧均设置有限位夹具,限位夹具上部均贯穿矩形通槽延伸到设备支撑台外,限位夹具的横截面呈U型,限位夹具相对一端均设置有橡胶垫。
优选的,固定盒内部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电池。
优选的,固定台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扬声器。
优选的,挂载展示模块包括挂杆、滑套和夹子,挂杆左部和右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套,滑套周面下侧均连接有夹子。
优选的,设备支撑台上端后侧边缘转动连接有阻尼转轴,阻尼转轴中部上侧连接有冷却风扇。
优选的,固定台前端中部设置有开关组,开关组电性连接电池、第一伺服电机、扬声器、第二伺服电机和冷却风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装置移动安置方便灵活,将教学引导设备安置于设备支撑台上端,启动第二伺服电机带动两个限位夹具相对移动,从而快速固定教学引导设备,夹持牢固且避免设备损伤,适用范围极广,针对图纸图标等通过调节夹子间距后进行夹持,便于进行辅助教学工作,可方便进行教学息展示的水平角度调节和高度的调节,扬声器可使得学员收听更清晰,设备支撑调节功效更佳,极大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工作,且电池供电避免线路杂乱,降低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祖勇,未经邱祖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891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用羽叶分离反射技术的不凝气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内燃机双燃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