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服务器数据交换网络安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90267.X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13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云;闵昊文;龙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蓝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39 | 分类号: | H01R13/639;H04L29/06;H05K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服务器 数据 交换 网络 安全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服务器数据交换网络安全装置,包括主机壳,所述主机壳前壁卡接有前壳,所述前壳内壁固定连接有散热网,所述主机壳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所述主机壳上表面设置有网线插孔,所述网线插孔内侧卡接有水晶头,所述水晶头远离网线插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网络线,所述主机壳侧壁卡接有卡紧板,所述卡紧板内侧卡接有卡条。本实用新型,在前壳内壁设置的大面积的散热网,可以较好的散热,在主机壳外壁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可以根据需要打开后将主机壳立起来,使四周都悬空,更加利于散热,设置的卡紧板和卡紧条,可以在水晶头插进网线插孔后对水晶头进行加固,避免水晶头被意外扯动松动,导致网络不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服务器数据交换网络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网络系统的硬件安全尤为重要,网络交换机就属于一种服务器数据交换网络安全装置,可有效的服务服务器数据交换,网络交换机本体,是一个扩大网络的器材,能为子网络中提供更多的连接端口,以便连接更多的计算机,随着通信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推进,网络交换机本体市场呈稳步上升态势。它具有性能价格比高、高度灵活、相对简单、易于实现等特点,所以,以太网技术已成为当今最重要的一种局域网组网技术,网络交换机本体也就成为了最普及的服务器数据交换网络安全装置。
现有的服务器数据交换网络安全装置在散热、防损等方便均做的非常完善,但是,现有的装置均未考虑到连接部分的牢固性,即网络线与装置的连接,目前一般采用水晶头直接插接在网线孔内,但现有的水晶体和网线孔由于注塑加工时尺寸或多或少会有差异,导致插接后比较松动,有时收到网络线自身重量影响,都会导致插接处松动,网络不连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服务器数据交换网络安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服务器数据交换网络安全装置,包括主机壳,所述主机壳前壁卡接有前壳,所述前壳内壁固定连接有散热网,所述主机壳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所述主机壳上表面设置有网线插孔,所述网线插孔内侧卡接有水晶头,所述水晶头远离网线插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网络线,所述主机壳侧壁卡接有卡紧板,所述卡紧板内侧卡接有卡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主机壳侧壁设置有滑槽、第一卡紧槽、弧形槽,所述滑槽设置在主机壳两侧壁且靠近上表面的位置,所述第一卡紧槽设置在主机壳两侧壁且与滑槽贯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卡紧板端部设置有第二卡舌,所述卡紧板、主机壳通过第二卡舌、第一卡紧槽相互卡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卡紧板内壁设置有卡紧孔,所述卡条侧壁设置有卡销,所述卡紧板、卡条通过卡销、卡紧孔相互卡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主机壳侧壁转动连接有转销,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均转动连接在转销远离主机壳一端的外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前壳侧壁设置有第一卡舌,所述主机壳内侧设置有第二卡紧槽,所述前壳、主机壳通过第一卡舌、第二卡紧槽卡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蓝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蓝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902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利施工安全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有设备侵入进度显示功能的堡垒机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