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射式防炫目汽车前照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92051.7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94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志刚 |
主分类号: | F21S41/25 | 分类号: | F21S41/25;F21S41/32;F21S45/47;F21V29/503;F21V29/60;F21W10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7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射 炫目 汽车 前照灯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射式防炫目汽车前照灯装置,包括安装外壳,安装外壳内腔的一端通过安装架安装有的前照灯,前照灯的表面套设有散热翅片组,前照灯的一侧安装有凸透镜,安装外壳内腔中部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平面镜,安装外壳一端的内壁安装有第二平面镜,安装外壳顶端的一侧连通有进风挡雨盒,进风挡雨盒的一侧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有弧形拦雨板和集水板,集水板的一侧开设有排水槽,本实用新型一种反射式防炫目汽车前照灯装置,通过前照灯、凸透镜、第一平面镜和第二平面镜,实现防炫目的效果,通过散热翅片组、进风挡雨盒、进风口、弧形拦雨板、集水板、排水槽、横向导水槽和“V”型导水槽,给设备散热降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照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反射式防炫目汽车前照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夜间发生的交通事故百分之三十以上与远光灯有关。而且交通法也有明确规定不准乱用远光灯。但还是有很多驾驶员不按照操作规定使用远光灯,更有甚者,有很多新上路的驾驶员根本不熟悉关于远光灯的使用方法,其中还有许多老驾驶员目的是想炫耀高档车远光灯有多么地亮。还有一些驾驶员只图一时痛快,用远光灯来和别人斗气,丝毫没有安全意识,视别人的生命和自己的生命如草芥。
当前,市面上应用的汽车前照灯都是普通的大灯或是强光的氙气灯。这些汽车前照灯都不具有防炫目的功能。所以,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就有了汽车相会互相不变换近光灯,一直滥用远光灯的现象发生,促使强光直射对面驾驶员的眼睛,这就会造成对面驾驶员短暂的“失明”,短时间内看不清行车前方路况,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还有些驾驶员在两车相会时,由于自身素质原因,经常不关闭远光灯,此种驾车方式给对面的驾驶员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扰。尤其有些高档轿车的前照灯安装的是氙气灯,这种前照灯射出的光线更为刺眼,与这种车辆相会,驾驶员要经过好长一段时间,视力才能恢复正常,严重地影响了行车安全,此种情况更会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还有一种经常发生的情况就是,在普通公路上小轿车和大型车辆相会时,由于大型车辆的前照灯安装高度和位置的原因,前照灯的光线基本是平射的,前照灯的灯光高度几乎和小轿车驾驶员视线高度在同一水平线上。如果大型车辆驾驶员不慎忘记关闭远光灯,有的大型车辆不只是一对,是几对前照灯。这样,就会造成小轿车驾驶员炫目,看不清前方路面,无法正确判断路况,很难控制行驶路线,极易发生交通事故,而且现有的汽车前照灯散热效果差,前照灯长时间的开设会产生极大的热量,而如果不及时进行散热不仅会损坏安装外壳而且也会影响前照灯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射式防炫目汽车前照灯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驾驶员夜间行车时两车相会给对方驾驶员造成炫目,无法正常准确地判断路况与做出正确操作,以及现有的汽车前照灯散热效果差,前照灯长时间的开设会产生极大的热量,而如果不及时进行散热不仅会损坏安装外壳而且也会影响前照灯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射式防炫目汽车前照灯装置,包括安装外壳,所述安装外壳内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一侧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前照灯,所述前照灯的表面套设有散热翅片组,所述前照灯的一侧且位于安装外壳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凸透镜,所述安装外壳内腔中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平面镜,所述安装外壳一端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平面镜,所述安装外壳靠近第二平面镜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透明灯罩,所述安装外壳顶端的一侧通过进风槽固定连通有进风挡雨盒,所述进风挡雨盒的一侧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一侧的顶部且位于进风挡雨盒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弧形拦雨板,所述进风口一侧的底部且位于进风挡雨盒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集水板,所述集水板与进风挡雨盒内壁的连接处开设有排水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拦雨板靠近进风口的一侧横向和纵向分别开设有横向导水槽和“V”型导水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外壳靠近前照灯的一侧开设有出风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平面镜与汽车水平面的夹角为43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志刚,未经徐志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920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