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次回收油气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98629.X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867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新;谢云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田机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 | 分类号: | B01D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10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次 回收 油气分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次回收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吸气真空泵、解析真空泵、油气冷凝器、油液冷凝器、气液分离器、排液阀、碳罐;吸气真空泵进口连接进气口,出口通过油气冷凝器与气液分离器进口连通,气液分离器的排液口通过排液阀与出油口连通,气液分离器的排气口通过第一电磁阀与碳罐下部的进气孔连通,碳罐上端设有排气口和呼吸口;解析真空泵进口通过第二电磁阀与碳罐下部的进气孔连通,出口通过油液冷凝器与出油口连通。油气吸附和冷却同时进行,降低设备系统的运行能耗,油气通过气液分离器和碳罐二次分离,提高油液回收效果,具有运行能耗低、运行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装置。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装置一般采用吸附冷却法油气回收装置,冷却和吸附各自独立运行,油气冷却后再进入吸附工艺,无法将油气完全吸附,油气中的油质回收不完全,设备能耗较高,回收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运行能耗低、处理效率高的三次回收油气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三次回收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吸气真空泵、解析真空泵、油气冷凝器、油液冷凝器、气液分离器、排液阀、碳罐;吸气真空泵进口连接进气口,出口通过油气冷凝器与气液分离器进口连通,气液分离器的排液口通过排液阀与出油口连通,气液分离器的排气口通过第一电磁阀与碳罐下部的进气孔连通,碳罐上端设有排气口和呼吸口;解析真空泵进口通过第二电磁阀与碳罐下部的进气孔连通,出口通过油液冷凝器与出油口连通;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开关状态由控制电路互锁。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在碳罐上端的排气口安装第三电磁阀,呼吸口安装第四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与第一电磁阀同步开启或关闭,第四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同步开启或关闭。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油气吸附和冷却同时进行,降低设备系统的运行能耗,油气通过气液分离器和碳罐二次分离,提高油液回收效果,具有运行能耗低、运行效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解析真空泵、2吸气真空泵、3油气冷凝器、4气液分离器、5排液阀、6碳罐、7油液冷凝器、8第一电磁阀、9第二电磁阀、10第三电磁阀、11第四电磁阀、12出油口、13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三次回收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吸气真空泵2、解析真空泵1、油气冷凝器3、油液冷凝器7、气液分离器4、排液阀5、碳罐6;吸气真空泵2进口连接进气口13,将油气吸入吸气真空泵2内,出口通过油气冷凝器3与气液分离器4进口连通,将吸气真空泵2输出的油气冷却后输入气液分离器4内进行油气分离,气液分离器4的排液口通过排液阀5与出油口12连通,气液分离器4的排气口通过第一电磁阀8与碳罐6下部的进气孔连通,将经过气液分离器4分离后的气体输入碳罐6进行二次油气分离,碳罐6上端设有排气口和呼吸口,经过碳罐6二次分离后的气体从排气口排出,呼吸口在解析油气时补充碳罐6内气压,防止负压损坏碳罐6,所述解析油气是指解析真空泵1吸收碳罐6内油液的过程;解析真空泵1进口通过第二电磁阀9与碳罐6下部的进气孔连通,出口通过油液冷凝器7与出油口12连通;第一电磁阀8和第二电磁阀9的开关状态由控制电路互锁控制,即第一电磁阀8开通时,第二电磁阀9关闭,第二电磁阀9开通时,第一电磁阀8关闭,分别实现向碳罐6输入油气进行油气分离和对碳罐6内油液进行吸收的工艺过程。所述吸气真空泵2是将油气吸入本装置进行回收处理的泵,所述解析真空泵是指对分离后的油液进行吸取回收的泵。
在碳罐6上端的排气口安装第三电磁阀10,呼吸口安装第四电磁阀11,第三电磁阀10与第一电磁阀8同步开启或关闭,从气液分离器4向碳罐6输入油气进行二次分离时,气体从排气口排出,第四电磁阀11与第二电磁阀9同步开启或关闭,解析真空泵1吸收油液时通过呼吸口向碳罐6补充空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田机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田机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986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岩土工程基坑防坍塌支护结构
- 下一篇:油气回收膜式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