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生态绳索的边坡保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98977.7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01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卢姻彤;陈尚桥;颜念;杨浓浓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鸿土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智远创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619 | 代理人: | 蔡国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小北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绳索 保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生态绳索的边坡保护结构,包括边坡,所述边坡的坡面自下而上依次覆盖有土壤层、营养层、无纺布,所述土壤层与营养层之间铺设有绳网,所述绳网由多条纸质的生态绳索纵横交错编织而成,所述生态绳索内部包裹有植物种子,以及,所述边坡的坡顶开设有水沟,各所述纵向分布的生态绳索的上端延伸入水沟内。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种子的成活率,植被覆盖更均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边坡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生态绳索的边坡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生态边坡保护结构多是先铺设三维网,对边坡崩塌的岩石土体等进行拦截,然后在边坡表面铺设土层,再播撒植物种子,通过植物生根发芽成长为植被从而绿化和保护边坡,防止泥土流失。但播撒植物种子后,种子一般停留在土层的表面或浅层,而三维网的网孔比较大,能够拦截大块的岩石土体但无法拦截细小的植物种子,在边坡施工刚完成的一段较长时期,由于植物种子还未发芽或根系过短,容易在降雨时受到流水的冲刷而被冲走,影响了植被的生成,不能改变边坡自身结构与地质环境,无法防止泥土流失,对于边坡的生态恢复和绿化起不到任何改变。另外,通过人工方式播撒植物种子存在种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往边坡浇水也存在水分容易蒸发或下渗至深层土壤内,而且由于重力作用,浇水后会出现边坡底部水分过多但边坡顶部缺水的问题,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生长得参差不齐甚至出现边坡的局部区域无植被覆盖等情况。
如何解决上述难题,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种子的成活率,植被覆盖更均匀的带生态绳索的边坡保护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生态绳索的边坡保护结构,包括边坡,所述边坡的坡面自下而上依次覆盖有土壤层、营养层、无纺布,所述土壤层与营养层之间铺设有绳网,所述绳网由多条纸质的生态绳索纵横交错编织而成,所述生态绳索内部包裹有植物种子,以及,所述边坡的坡顶开设有水沟,各所述纵向分布的生态绳索的上端延伸入水沟内。
进一步地,所述营养层上呈矩阵分布有多个锚杆,所述锚杆下端依次穿过绳网、土壤层插入边坡内。
进一步地,所述锚杆包括杆体,所述杆体下端依次穿过绳网、土壤层插入边坡内且该该杆体上端设有由三根弯钩形成的用于固定绳网的锚爪。
进一步地,相邻两条所述弯钩之间的夹角为45°。
进一步地,所述土壤层的厚度为8-12cm,所述杆体的长度为15-21cm。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土壤层与营养层之间铺设由生态绳索编织而成的绳网,植物种子包裹在生态绳索内部,能够防止被流水冲走,并且种子沿绳网分布,能够有效地避免播撒种子不均的问题,以及,生态绳索的上端延伸入水沟内,纸质的生态绳索能够吸收水沟内的水,并沿绳网四渗形成输送网输送水分给种子且输送的水分随海拔高度降低而减少,从而能够有效地维持边坡顶部与底部水分平衡,并且当往营养层上方浇水时,纸质的生态绳索能够吸收并有效防止水分蒸发或水分下渗至土壤层乃至边坡,从而能够有效地为种子提供水分,此外,生态绳索腐烂后成为种子生长的肥料,具有生态环保效应。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提高种子的成活率,使植被覆盖更均匀。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鸿土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鸿土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989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