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绝缘监测的绝缘棒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00199.0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141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都兴电磁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3/00 | 分类号: | H02B3/00;H01H3/02 |
代理公司: | 青岛博展利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87 | 代理人: | 孙楠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绝缘 监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绝缘监测的绝缘棒,包括上绝缘杆和下绝缘杆,所述下绝缘杆底部固定套接有握柄套,所述下绝缘杆与上绝缘杆连接处设置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防护套、铜片接头和警示灯;所述上绝缘杆与下绝缘杆的连接处安装有铜片接头,所述上绝缘杆与下绝缘杆连接处外侧固定套接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右侧固定安装有警示灯,所述上绝缘杆顶部固定安装有工作头,所述工作头外表面涂覆有荧光涂层。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工作头外表面涂覆有荧光涂层,使得工作人员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能够观察到工作头的位置,方便工作人员操作使用,且通过在工作头内壁设置防磨胶垫,可以增加工作头在使用时与开关之间的摩擦,也可以减少对工作头的磨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绝缘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绝缘监测的绝缘棒。
背景技术
绝缘棒:又称令克棒、绝缘拉杆、操作杆等。绝缘棒由工作头、绝缘杆和握柄三部分构成。它用在闭合或拉开高压隔离开关,装拆携带式接地线,以及进行测量和试验时使用。
公告号为CN202142359U,公开了一种带绝缘监测的绝缘棒,包括绝缘棒和监测装置,所述绝缘棒包括上杆和下杆,上杆和下杆衔接处设有金属接头,所述监测装置包括电流互感器和毫安表,电流互感器内径大小和所述绝缘棒外径相同,电流互感器设在金属接头处,电流互感器两侧用定位螺钉固定,在电流互感器的外侧固定有毫安表。
上述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1.上述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直观的显示出绝缘棒的绝缘性,并不实用。2.上述实用新型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使用,工作人员不能准确的注意到绝缘棒的位置,不方便操作,实用性较低。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带绝缘监测的绝缘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绝缘监测的绝缘棒,通过在上绝缘杆与下绝缘杆连接处的铜片接头与防护套右侧的警示灯电性连接,可以对该绝缘棒整体的绝缘性进行检测,若绝缘棒的绝缘性低于安全范围时,警示灯导电亮起,提醒工作人员该绝缘棒绝缘性不合格,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性,通过在工作头外表面涂覆有荧光涂层,使得工作人员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能够观察到工作头的位置,方便工作人员操作使用,且通过在工作头内壁设置防磨胶垫,可以增加工作头在使用时与开关之间的摩擦,也可以减少对工作头的磨损,较为实用,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绝缘监测的绝缘棒,包括上绝缘杆和下绝缘杆,所述下绝缘杆底部固定套接有握柄套,所述下绝缘杆与上绝缘杆连接处设置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防护套、铜片接头和警示灯;
所述上绝缘杆与下绝缘杆的连接处安装有铜片接头,所述上绝缘杆与下绝缘杆连接处外侧固定套接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右侧固定安装有警示灯,所述上绝缘杆顶部固定安装有工作头,所述工作头外表面涂覆有荧光涂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握柄套外表面设置有多组均匀分布的防滑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警示灯与铜片接头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工作头呈Y型,所述工作头内壁设置有防磨胶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带绝缘监测的绝缘棒,通过在上绝缘杆与下绝缘杆连接处的铜片接头与防护套右侧的警示灯电性连接,可以对该绝缘棒整体的绝缘性进行检测,若绝缘棒的绝缘性低于安全范围时,警示灯导电亮起,提醒工作人员该绝缘棒绝缘性不合格,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的带绝缘监测的绝缘棒,通过在工作头外表面涂覆有荧光涂层,使得工作人员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能够观察到工作头的位置,方便工作人员操作使用,且通过在工作头内壁设置防磨胶垫,可以增加工作头在使用时与开关之间的摩擦,也可以减少对工作头的磨损,较为实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都兴电磁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中科都兴电磁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001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