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永磁同步曳引机编码器前置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08044.1 | 申请日: | 202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988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廖国华;徐广人;梁丙雪;王磊;孟令宪;胡敬辉;崔思楠;黄丽;萧阳;栾天;张春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蓝光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4 | 分类号: | B66B11/0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胡野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永磁 同步 曳引机 编码器 前置 安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永磁同步曳引机编码器前置安装结构,编码器的主体与曳引机机座的通孔相配合,且通过设置在编码器上的涨圈与机座固定;还包括外压盖,在外压盖上设置有与转轴相配合的轴孔,所述外压盖固定在曳引轮上;在外压盖上设置有观察孔,在观察孔的外侧设置有前防护板;编码器的线缆从通孔的后方伸出,且在通孔的后方设置有后防护板。本实用新型结构中,编码器安装在主机前端曳引轮侧,可以在曳引轮侧很方便的安装拆卸编码器,编码器线缆线仍从机座后侧引出,不影响整体布线。编码器前置安装可以使曳引机后侧靠墙安装,节省机座后侧空间,大大的方便了机房布置节省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结构属于电梯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永磁同步曳引机编码器前置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永磁同步曳引机的编码器基本上都安装在曳引机机座后侧,这样在现场安装和拆卸编码器时就需要机座后侧有一定的空间以方便操作,空间加大就不利于机房整体布置以及节省空间降低成本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磁同步曳引机编码器前置安装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永磁同步曳引机编码器前置安装结构,所述曳引机包括机座和旋接在机座上的曳引轮;所述编码器包括编码器主体和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的主体与机座的通孔相配合,且通过设置在编码器上的涨圈与机座固定;还包括外压盖,在外压盖上设置有与转轴相配合的轴孔,所述外压盖通过螺栓固定在曳引轮上;在外压盖上设置有观察孔,在观察孔的外侧设置有前防护板,前防护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外压盖上;编码器的线缆从通孔的后方伸出,且在通孔的后方设置有后防护板,后防护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机座上。
进一步的:在机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线缆的线夹。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和轴孔为相互配合的锥轴和锥孔。
进一步的:后防护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机座的通孔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中,编码器安装在主机前端曳引轮侧,可以在曳引轮侧很方便的安装拆卸编码器,编码器线缆线仍从机座后侧引出,不影响整体布线。编码器前置安装可以使曳引机后侧靠墙安装,节省机座后侧空间,大大的方便了机房布置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说明:1、编码器;2、涨圈;3、外压盖;4、前防护板; 5、轴孔;6、观察孔;7、曳引轮;8、通孔;9、机座;10、后防护板;11、线缆;12、线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永磁同步曳引机编码器前置安装结构,所述曳引机包括机座9和旋接在机座上的曳引轮7;所述编码器1包括编码器主体和转轴;所述编码器的主体与机座的通孔8相配合,且通过设置在编码器上的涨圈2与机座固定;还包括外压盖3,在外压盖上设置有与转轴相配合的轴孔5,所述外压盖通过螺栓固定在曳引轮上;在外压盖上设置有观察孔6,在观察孔的外侧设置有前防护板4,前防护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外压盖上;编码器的线缆11从通孔的后方伸出,且在通孔的后方设置有后防护板10,后防护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机座上,位于通孔的外侧。
优选的:在机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线缆的线夹12。
优选的:所述转轴和轴孔为相互配合的锥轴和锥孔,转轴和轴孔插接配合后,通过螺栓紧固。
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安装和使用过程如下:首先将编码器与编码器线缆连接好,然后将编码器线缆从曳引轮侧通过机座中间通孔穿出机座,然后将编码器自带的锥轴装入外压盖上的锥孔内,用安装螺钉固定住编码器,然后通过安装螺钉将带有编码器的外压盖固定在曳引轮上,此时编码器在机座中间通孔中,通过外压盖上的观察孔将编码器上自带的涨圈螺钉拧紧,这样编码器就可靠的固定在了机座中间通孔处。为了防止杂物等进入曳引机内部用安装螺钉将前防护板固定在外压盖上,用安装螺钉将后防护板固定在机座上。最后通过线夹将编码器线缆固定住。为了方便以后安装拆卸编码器,可预留约500mm长的编码器线缆留在机座中间通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蓝光驱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沈阳蓝光驱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080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增重式调节动平衡的电梯曳引机结构
- 下一篇:高集成度电子压力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