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麦收割机的二次清选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10231.3 | 申请日: | 202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78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史志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史志富 |
主分类号: | A01F12/44 | 分类号: | A01F12/44;A01D41/12 |
代理公司: | 郑州博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37 | 代理人: | 伍俊慧 |
地址: | 4752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麦 收割机 二次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麦收割机的二次清选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麦籽损失率较高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一个储粮箱室,储粮箱室上方有一个二次清选筛网,二次清选筛网与收割机清选筛箱之间通过传动导杆连接,收割机清选筛箱的前后摆动通过传动导杆带动二次清选筛网前后摆动,储粮箱室的前侧安装一个清选风机,储粮箱室内有一个螺旋绞龙,螺旋绞龙的右端安装有一个位于储粮箱室外侧且与储粮箱室的内腔室相通的离心风机,离心风机的出口处安装有一个与主机风选室相通的管道,螺旋绞龙转动时,可将储粮室内的粮食运送到离心风机所处的一端,并由离心风机通过管道吹送到主机风选室内进行循环筛选;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麦收割机机械领域,特别是一种小麦收割机的二次清选设备。
背景技术
小麦联合收割机在小麦的收获过程已经普遍使用,但在收获过程中,粮食损失率过高一直是一个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驾驶员在操作过程中稍微一点操作失误,损失率更会出现成倍增长,而驾驶员的操作技术和经验又千差万别,所以操作失误又不可避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小麦收割机的二次清选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小麦损失率受各种因素影响,麦籽损失率较高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一个安装在收割机尾部清选箱后方的开口向上的储粮箱室,储粮箱室上方安装有一个二次清选筛网,二次清选筛网与收割机清选筛箱之间通过传动导杆连接,收割机清选筛箱的前后摆动通过传动导杆带动二次清选筛网前后摆动,储粮箱室的前侧安装一个清选风机,储粮箱室内安装有一个螺旋绞龙,螺旋绞龙的左右两端位于储粮箱室的左右两侧,螺旋绞龙的右端安装有一个位于储粮箱室外侧且与储粮箱室的内腔室相通的离心风机,离心风机的出口处安装有一个与主机风选室相通的管道,螺旋绞龙转动时,可将储粮室内的粮食运送到离心风机所处的一端,并由离心风机通过管道吹送到主机风选室内进行循环筛选。
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能实现对小麦联合收割机工作中的麦糠进行二次筛分,可以有效减少粮食的损失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的主视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的左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3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安装在收割机清选箱1后方的开口向上的储粮箱室2,储粮箱室2上方安装有一个二次清选筛网3,二次清选筛网3与收割机清选筛箱4之间通过传动导杆5连接,收割机清选筛箱4的前后摆动通过传动导杆5带动二次清选筛网3前后摆动,储粮箱室2的前侧安装一个清选风机6,储粮箱室2内安装有一个螺旋绞龙7,螺旋绞龙7的左右两端位于储粮箱室2的左右两侧,螺旋绞龙7的右端安装有一个位于储粮箱室2外侧且与储粮箱室2的内腔室相通的离心风机8,离心风机8的出口处安装有一个与主机风选室相通的管道9,螺旋绞龙7转动时,可将储粮室内的粮食运送到离心风机8所处的一端,并由离心风机8通过管道9吹送到主机风选室内进行循环筛选。
所述的清选风机6与小麦收割机本体之间、螺旋绞龙7与小麦收割机本体之间均通过动力传动皮带与传动皮带轮连接,启动小麦收割机传动皮带与传动皮带轮带动清选风机6和螺旋绞龙7工作。
为了实现二次清选筛网3可前后摆动,所述的二次清选筛网3的左右两侧各安装有一个前后方向水平放置的主梁10,每个主梁10的前后两侧各安装有一个连接杆11,连接杆11的上端与主梁10铰接,连接杆11的下端与二次清选筛网3铰接,所述的传动导杆5左右方向各安装一个,传动导杆5的前端与收割机清选筛箱4铰接,传动导杆5的末端与位于二次清选筛网3前侧的连接杆11铰接;收割机清选筛箱4的前后摆动经传动导杆5带动二次清选筛网3前后摆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史志富,未经史志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102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