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间断自来水的标准养护室给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11143.5 | 申请日: | 202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472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曹自俊;孙飞龙;乔映旭;张爱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甘肃智通科技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1/24 | 分类号: | B28B11/24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代理有限公司 62100 | 代理人: | 罗崇莉 |
地址: | 73003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间断 自来水 标准 养护 给水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养护给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间断自来水的标准养护室给水系统,包括标准养护恒温恒湿控制仪和标准养护室,还包括用于储存水并供给标准养护恒温恒湿控制仪使用的储水箱,设在储水箱上并用于监测储水箱中的水位高低的液位传感器,用于增大供给标准养护恒温恒湿控制仪水的压力的增压泵,设于标准养护恒温恒湿控制仪与储水箱之间连接的管道上,用于将标准养护恒温恒湿控制仪雾化后的水汽输送至标准养护室内的雾化管,用于将水汽喷洒至标准养护室喷管,本实用新型设置能够在自来水供水不正常的情况下,采用储水箱给标准养护恒温恒湿控制仪进行供水,并实现标准养护恒温恒湿控制仪设备的自我保护性断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养护给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间断自来水的标准养护室给水系统。
背景技术
混凝土标养室恒温恒湿智能控制仪在日常的混凝土养护中得到了非常频繁的使用,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偶尔会出现间断给水的事故,需人工定期向混凝土标养室恒温恒湿智能控制仪的储水箱中及时注满水,确保恒湿工作系统不缺水,从而保证试件养护质量。原混凝土标养室恒温恒湿智能控制仪的储水箱未预留合理的人工补水管口,无法通过人工再次顺利补水,即便设置了人工补水管口,人工劳动强度很大,不容易发现何时缺水,夜间更无法保证及时人工补水,同时由于自来水因故给水间断时间较长时,设备缺少安全保障措施,容易混凝土标养室恒温恒湿智能控制仪过劳而损坏,给整个试验过程造成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间断自来水的标准养护室给水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间断自来水的标准养护室给水系统,包括:
储水箱,储水箱进水口通过管道与自来水管连接,出水口与标准养护恒温恒湿控制仪进水口连接;
液位传感器,设在储水箱上并用于监测储水箱中的水位高低;
增压泵,设于标准养护恒温恒湿控制仪与储水箱之间连接的管道上;
雾化管,水汽输出端与标准养护恒温恒湿控制仪雾化后的水汽输出管连接;
喷管,喷管一端与雾化管水汽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上均匀设有多个喷孔;
水质净化器,设在储水箱与自来水管连接的管路之间;
所述给水系统还包括设于标准养护室底部的集流槽,集流槽上设有回流孔,回流孔上设有滤网,经集流槽流出的水通过回流管与自来水管汇集后进行二次供水。
进一步的,所述回流管上设有循环泵和第三电磁阀。
进一步的,所述标准养护恒温恒湿控制仪与储水箱之间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用于调节水压和水速的第一电磁阀,其位于增压泵进水口前端。
进一步的,所述自来水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
进一步的,还包括PLC可编程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PLC可编程控制器分别与标准养护恒温恒湿控制仪、液位传感器,增压泵、循环泵、第三电磁阀、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数据通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标准养护室的墙体为中间具有腔体的中空墙体,其一端与外部温度调节设备的出风口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的空气循环设备进风口连接,中空墙体内部用于流通空气。
进一步的,所述中空墙体外侧壁设有保温层,内侧壁为热导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优点1:本实用新型在储水箱液位传感器,解决给水过程中水位及时控制问题,PLC可编程控制器依据设定值进行判断是否关闭标准养护恒温恒湿控制仪,实现标准养护恒温恒湿控制仪设备的自我保护性断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甘肃智通科技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未经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甘肃智通科技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111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型窑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 下一篇: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