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轮机发电机组的风量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11171.7 | 申请日: | 202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330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孙宇;姬海宏;韩旭辉;郑宏伟;马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15/10 | 分类号: | F01D15/10;F01D21/00;F01K11/02;F04D2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陈农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轮机 发电 机组 风量 控制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轮机发电机组的风量控制系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风量控制不够精确,不能实时调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轮机发电机组的风量控制系统包括控制主板、风量测试装置、氧量测试装置、执行器、风量调节装置和显示面板;风量测试装置和氧量测试装置均与控制主板连接;显示面板与控制主板连接;控制主板与执行器连接;执行器与风量调节装置连接;风量调节装置包括固定轴、调节挡板、导流板和升降机构;固定轴固定在锅炉的进风口上;调节挡板与固定轴铰接;导流板一端焊接在进风口上,另一端焊接在固定轴上;升降机构包括推杆、密封导套和电推进器。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风量控制较为准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量控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汽轮机发电机组的风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轮机发电机组作业时,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汽轮机将蒸汽动力转换为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锅炉输出蒸汽需要耗费燃料,而燃料的使用效率与锅炉中风量的控制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发电厂中使用的锅炉风量控制的实现方式一般是直接根据燃料量来调节风量,但是此种模式在入炉燃料的热值变化时,同样负荷的入炉燃料量变化,锅炉风量也发生变化,但实际燃烧需要的理论空气量却基本不变,而往往锅炉运行风量偏大,降低了机组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风量调节准确的汽轮机发电机组的风量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汽轮机发电机组的风量控制系统包括控制主板、风量测试装置、氧量测试装置、执行器、风量调节装置和显示面板;所述风量测试装置和氧量测试装置均与控制主板连接;所述显示面板与控制主板连接;所述控制主板与执行器连接;所述执行器与风量调节装置连接;所述风量调节装置包括固定轴、调节挡板、导流板和升降机构;所述固定轴固定在锅炉的进风口上;所述调节挡板与固定轴铰接;所述导流板一端焊接在进风口上,另一端焊接在固定轴上;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推杆、密封导套和电推进器;所述推杆安装在密封导套上;所述密封导套安装在电推进器上;所述推杆穿过进风口,并与调节挡板连接。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风量测试装置包括总取压管、静取压管和风管;所述风管的上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法兰;所述固定法兰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总取压管和静取压管;所述总取压管和静取压管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二次滤室;所述二次滤室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引压接头;所述总取压管的下端和静取压管的下端均置于风管内;所述总取压管的顶端和静取压管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绳;所述固定绳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清灰杆;所述总取压管的下端设有迎风斜面;所述总取压管包括内管和套管;所述套管套接在内管上。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套管为耐高温优质合金陶瓷层。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二次滤室的底端向下倾斜设置。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迎风斜面与空气流速方向正对。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总取压管接近风管的进风端;所述静取压管接近风管的出风端。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流板为不锈钢材质。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控制主板上安装有DCS系统。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风量信号和氧量信号本实用新型中固定绳、清灰杆和二次滤室的设计,能够防止粉尘在测量装置内累积,且清扫过程充分利用了风管内介质的动能,具有防堵耐磨免吹扫,保持两个大修周期不需更换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中套管的设计,解决了锅炉风速测量装置的防磨问题,能防止测量装置急剧磨损,有效延长了测量装置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在风道截面上按等截面网格法多点测量原理布置多个传感器测点,测得同截面的平均速度,确保准确测量风量,并及时地反映各层风量的大小,随时调整锅炉运行,让锅炉始终在较经济的工况下运行,大大提高了锅炉的自动投入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111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MOS图像传感器封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热水器淋浴室遥控器供电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