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检测有机物的液相色谱仪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31946.7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01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谱计量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汇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77 | 代理人: | 贾永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有机物 色谱仪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检测有机物的液相色谱仪,涉及液相色谱仪技术领域,包括仪器主体、检测仓和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位于仪器主体的表面设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密封门,所述密封门与仪器主体的表面转动连接,所述仪器主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密封装置,转动锁杆,第二弹簧与第一弹簧发生形变,转动密封门,密封门与仪器主体相抵时,松开锁杆,锁杆与卡块相抵,完成固定,目前大多数设备在检测时,因检测仓与设备间连接缝隙较大,使得实验结果存在较大偏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相色谱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有机物的液相色谱仪。
背景技术
液相色谱是一类分离与分析技术,其特点是以液体作为流动相,固定相可以有多种形式,如纸、薄板和填充床等。在色谱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区分各种方法,根据固定相的形式产生了各自的命名,如纸色谱、薄层色谱和柱液相色谱,经典液相色谱的流动相是依靠重力缓慢地流过色谱柱,因此固定相的粒度不可能太小(100μm~150μm左右)。分离后的样品是被分级收集后再进行分析的,使得经典液相色谱不仅分离效率低、分析速度慢,而且操作也比较复杂。直到20世纪60年代.发展出粒度小于10μm的高效固定相,并使用了高压输液泵和自动记录的检测器,克服了经典液相色谱的缺点,发展成高效液相色谱,也称为高压液相色谱,液相色谱按其分离机理,可分为四种类型,吸附色谱法,分配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法。
目前大多数液相色谱仪在检测时,因检测仓与设备间连接缝隙较大,导致检测仓内部热量大量流失,使得实验结果存在较大偏差,造成设备无法正常使用,对此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检测有机物的液相色谱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检测有机物的液相色谱仪,包括仪器主体、检测仓和密封装置,所述仪器主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检测仓在仪器主体的内壁设置,所述密封装置位于仪器主体的表面设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密封门,所述密封门的一端与仪器主体的表面转动连接,所述仪器主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呈‘L’形设置,所述第一滑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第一滑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第一滑轨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插设在第一弹簧的内壁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插杆远离第一滑轨的一端与滑块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锁杆,所述锁杆靠近仪器主体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仪器主体的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表面呈‘U’形设置,所述卡块的表面与锁块的表面相抵。
优选的,所述检测仓的内壁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位于密封门的正后方设置。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与检测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轨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臂。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靠近固定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臂,所述活动臂远离第三弹簧的一侧与固定臂的表面相抵。
优选的,所述活动臂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插设在第三弹簧中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拉杆贯穿固定架的内壁并与其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拉杆远离活动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手,所述拉手与固定架的表面相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谱计量检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谱计量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319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