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原位监测的纽扣电池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32593.2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46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杨书廷;刘文凤;荆汝壹;董红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省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G01R31/385;G01R31/378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平原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9 | 代理人: | 吴超 |
地址: | 453000 河南省新***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位 监测 纽扣 电池 测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原位监测的纽扣电池测试装置,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相对应,所述上壳体的下表面设有连接凹槽,连接凹槽的内部中心设有通孔,该通孔的内部设有观测窗,上壳体的连接凹槽内部顶面设有上垫圈,下壳体的上表面中心设有纽扣电池组装腔体,纽扣电池组装腔体的内部底面设有下垫片,通过上垫圈和下垫片可以和纽扣电池的正负极连接,通过电极引线一和电极引线二可以和外部电路连接,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连接使得下壳体和上壳体连接更牢固,使得对纽扣电池测试装置组装更牢固,该可原位监测的纽扣电池测试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便宜,操作简便,功能多样的原位监测纽扣电池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纽扣电池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原位监测的纽扣电池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和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在便携设备、电动汽车和储能等领域应用广泛。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展,越来越多的储能体系进入人们的视线,像钠离子电池,钾离子电池,锂硫电池,金属空气电池,金属二氧化碳电池等。很多电池体系和材料体系反应机理和衰减机理尚不明确。而深入研究充放电和衰减机理是优化材料结构,提升材料循环性能以及储能体系能量密度必不可少的步骤。原位监测是研究电池充放电机理的常用手段,现有的原位测试装置造价昂贵,结构复杂,组装困难,性能单一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原位监测的纽扣电池测试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便宜,操作简便,功能多样的原位监测纽扣电池测试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原位监测的纽扣电池测试装置,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相对应,所述上壳体的下表面设有连接凹槽,连接凹槽的内部中心设有通孔,该通孔的内部设有观测窗,上壳体的连接凹槽内部顶面设有上垫圈,下壳体的上表面中心设有纽扣电池组装腔体,纽扣电池组装腔体的内部底面设有下垫片。
进一步的,所述上垫圈上焊接有电极引线一,下垫片上焊接有电极引线二,电极引线一贯穿并延伸至上壳体的外侧,电极引线二贯穿并延伸至下壳体的外侧,通过电极引线一和电极引线二可以和外部电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为圆柱形结构,下壳体为凸台状结构,并且上壳体外侧直径与下壳体的下端外侧直径相同,通过上壳体和下壳体可以将纽扣电池固定。
进一步的,下壳体的凸台外侧设有外螺纹,上壳体的连接凹槽内侧设有内螺纹,上壳体的内螺纹与下壳体的外螺纹相对应,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连接使得下壳体和上壳体连接更牢固,使得对纽扣电池测试装置组装更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观测窗与上壳体的连接处通过蜡密封,通过蜡密封使得观测窗与上壳体连接更紧密,通过观测窗使得测试时监测更方便,而且可以根据监测的测试项目更换观测窗的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可原位监测的纽扣电池测试装置,通过观测窗使得测试时监测更方便,而且可以根据监测的测试项目更换观测窗的材质,通过上垫圈和下垫片可以和纽扣电池的正负极连接,通过电极引线一和电极引线二可以和外部电路连接,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连接使得下壳体和上壳体连接更牢固,使得对纽扣电池测试装置组装更牢固,该可原位监测的纽扣电池测试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便宜,操作简便,功能多样的原位监测纽扣电池测试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观测窗、2上壳体、3电极引线一、4纽扣电池组装腔体、5下壳体、6电极引线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省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省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325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