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农田残膜回收作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36394.9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384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学庚;周脉乐;颜利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石河子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B49/04 | 分类号: | A01B49/04;A01B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苑朝阳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田 回收 作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农田残膜回收作业装置,涉及农田残膜回收技术领域;该作业装置包括秸秆切碎还田装置、切割排杂口装置、起膜边装置和拢边膜装置;所述秸秆切碎还田装置一侧安装有碎秸秆排出口;所述切割排杂口装置包括活动安装于所述秸秆切碎还田装置后端的切割刀盘;所述秸秆切碎还田装置后端安装有支架,所述起膜边装置包括铰接于所述支架上的起膜盘,所述拢边膜装置包括铰接于所述支架上的拢膜盘,所述拢膜盘位于所述起膜盘后方外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农田残膜回收作业装置,实现了农田残膜高质量回收,残膜回收率高、作业效率高、含杂率低、不增加作业成本、回收后的残膜有利于后处理综合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田残膜回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农田残膜回收作业装置。
背景技术
新疆、内蒙古、甘肃及全国多省区冷凉区域是我国地膜覆盖栽培的主要农区,由于干旱、缺水、冷凉,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增产效果显著,目前全国应用面积近3亿亩。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但农田残膜污染治理严重滞后,带来了严重的残膜污染农田问题。
目前普遍采用的农田残膜回收作业方法均为先回收滴管带,再进行残膜回收作业,具体步骤是:在作物收获以后,先回收滴灌带,再进行秸秆切碎还田作业,切碎后的秸秆连同从膜面吸起的叶片、秸秆及浮土,抛入螺旋推运器中,再由螺旋推运器推送到两幅地膜间的接行位置,以减少待回收地膜膜面的杂质,紧接着进行残膜回收作业。这种作业方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由于滴灌带铺设位置处在地膜下方,回收滴灌带时必然将地膜破开,作业中秸秆切碎刀盘高速旋转,产生的气流从地膜破开处将地膜吹起,被高速旋转的刀盘切碎飘落田间,残膜回收率明显降低。
高质量回收农田残膜的关键在于降低碎膜率、回收膜边和降低回收残膜的杂质含量。目前,国内农田残膜回收技术主要集中于捡拾装置、脱膜装置、打包装置等方面,没有针对降低碎膜率、回收膜边和降低回收残膜的杂质含量等的系统作业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农田残膜回收作业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实现农田残膜高质量回收,残膜回收率高、作业效率高、含杂率低、不增加作业成本、回收后的残膜有利于后处理综合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农田残膜回收作业装置,包括秸秆切碎还田装置、切割排杂口装置、起膜边装置和拢边膜装置;所述秸秆切碎还田装置一侧安装有碎秸秆排出口;所述切割排杂口装置包括活动安装于所述秸秆切碎还田装置后端的切割刀盘;所述秸秆切碎还田装置后端安装有支架,所述起膜边装置包括铰接于所述支架上的起膜盘,所述拢边膜装置包括铰接于所述支架上的拢膜盘,所述拢膜盘位于所述起膜盘后方外侧。
可选的,所述切割刀盘、起膜盘和拢膜盘均分别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拢膜盘分别位于所述两个起膜盘后端两侧。
可选的,所述切割排杂口装置包括与所述秸秆切碎还田装置后端铰接的连杆,所述连杆末端固定安装有水平轴,所述水平轴两端分别转动安装有一个地辊,所述切割刀盘固定设置于所述地辊外侧。
可选的,所述切割刀盘为扇形结构的锯齿刀片,所述切割刀盘竖直设置于所述地辊外侧。
可选的,所述切割排杂口装置位于所述支架下方;两个所述起膜盘分别通过两个第一连杆铰接于所述支架两侧,两个所述拢膜盘分别通过两个第二连杆铰接于所述支架两侧;所述起膜盘与所述第一连杆末端转动连接,所述拢膜盘与所述第二连杆末端转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起膜盘上均匀固定环设有多个放射状结构的起膜齿。
可选的,所述拢膜盘上均匀环设有多个拢膜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农田残膜回收作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先进行作物秸秆粉碎还田,同时起膜边,并将膜边及边膜向内收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石河子大学,未经江苏大学;石河子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363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