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熨包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38795.8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675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典璇;王艺璇;杨青青;柴娟;霍学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F7/03 | 分类号: | A61F7/03 |
代理公司: | 北京京万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0 | 代理人: | 齐晓静 |
地址: | 1008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熨包 | ||
本申请公开一种热熨包,其包括:塑料基底膜;塑料基底膜的上侧形成有发热包;发热包的内部容纳有发热材料;发热包的上侧形成至少一个气窗;所述至少一个气窗的每个上通过粘胶粘贴有封闭该气窗的气窗覆盖膜;塑料基底膜的下侧形成有囊袋;囊袋的侧方开口,用于装入膏状或者糊状的药物;囊袋的下侧形成有多个通孔;塑料基底膜的下侧围绕囊袋形成一圈防水医用粘胶;防水医用粘胶上能够揭下地覆盖有离型纸。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医疗器材,尤其涉及一种热熨包。
背景技术
临床上常见的静脉炎和一些皮肤疾病,或者需要行穴位中药热敷治疗的疾病,需要用到一些根据医嘱自行配置的组成药;这些要被碾碎成粉后配置成膏剂或糊状,敷贴于患处。临床上多采用直接将糊状的药物涂抹在患处,然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后用胶布固定,使用暖水袋在纱布上热敷,构成热熨包;这样操作糊状或膏状的药物容易重新变干,一是药效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二是且容易在皮肤或衣物上形成痂,不易清洗,反复清洗还容易造成患处创伤。而且,热水袋也不容易固定,会对患者的活动造成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旨在提出一种热熨包,其能长效地保持糊状或膏状的药物不会变干;而且无需使用热水袋。
本申请的热熨包,其包括:塑料基底膜;
塑料基底膜的上侧形成有发热包;发热包的内部容纳有发热材料;发热包的上侧形成至少一个气窗;所述至少一个气窗的每个上通过粘胶粘贴有封闭该气窗的气窗覆盖膜;
塑料基底膜的下侧形成有囊袋;囊袋的侧方开口,用于装入膏状或者糊状的药物;囊袋的下侧形成有多个通孔;
塑料基底膜的下侧围绕囊袋形成一圈防水医用粘胶;
防水医用粘胶上能够揭下地覆盖有离型纸。
优选地,所述发热包的上侧形成多个气窗。
优选地,所述气窗覆盖膜的边缘处形成有突出部。
通过在塑料基底膜上侧设置容纳有发热材料的发热包以代替热水袋,不但满足的发热的要求,而且体积还更小,更为长效,也更为便捷。通过在塑料基底膜下侧设置装药物的囊袋,使得药物在上方被塑料基底膜隔离,因此药物仅能向下渗透到患者的皮肤上;更容易长时间保证药效;且囊袋四周被医用粘胶封闭,使得塑料基底膜和一圈医用粘胶把装有药物的囊袋封闭起来,药物中的液体成分不易挥发,保证药物长时间不结块,不结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热熨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热熨包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热熨包的离型纸被揭下后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糊状或膏状的药物填装进囊袋中后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热熨包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热熨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热熨包的一张气窗覆盖膜被揭下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热熨包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的热熨包,其包括:塑料基底膜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387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稳定翡翠打孔设备
- 下一篇:一种核酸提取仪抽屉式加热板进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