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液管的旁通连接结构及换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44558.2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499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郑晓琳;曾波;雷朋飞;宗毅;陈观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1/24 | 分类号: | F25B41/24;F25B41/40;F25B4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吴泽燊 |
地址: | 51147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液管 旁通 连接 结构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液管的旁通连接结构和换热装置,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分液管的旁通连接结构设于分液管路上,分液管路包括冷媒汇集器和若干与冷媒汇集器连通的分液管,旁通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条旁通管路,旁通管路设置在靠后的若干条分液管上且不设在最后一条分液管上;旁通管路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分液管的两端相连通,旁通管路的长度小于旁通管路两端之间的分液管的长度。本实用新型在除霜时冷媒经过旁通管路,路程更短,使冷媒走过该旁通管路时的压降减小,冷媒通过此路更容易,除霜时换热器下部的冷媒分配更均匀以保证除霜干净的效果,保证除霜干净的同时翅片换热器各分路分配均匀,而制热时正常流通,不走旁通管路,不影响正常制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液管的旁通连接结构及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侧出风和上出风热泵机组由于翅片换热器底部受热不均而导致结霜程度不一致,一般来说,在翅片换热器的底部结霜较多,因此,在除霜工况和低温工况运行时会导致翅片换热器底部的霜无法去除干净。
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调节翅片底部数个分路的分液毛细管长度或者增加单向阀的方式来解决翅片换热器底部除霜不干净的问题,但是在这种结构下,除霜的过程中仍会存在各分路冷媒分配不均,下部除霜能力不足问题,同时由于各分路冷媒分配不均,在除霜的时候还会影响机组的制热能力。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除霜时冷媒分配不均、除霜能力不足、影响制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液管的旁通连接结构及换热装置,保证除霜干净的同时翅片换热器各分路分配均匀,不影响正常制热。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液管的旁通连接结构,设于分液管路上,所述分液管路包括冷媒汇集器和若干与所述冷媒汇集器连通的分液管,
所述旁通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条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设置在靠后的若干条分液管上且不设在最后一条分液管上;
所述旁通管路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分液管的两端相连通,所述旁通管路的长度小于所述旁通管路两端之间的分液管的长度,所述旁通管路可在连通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所述旁通管路两端之间的分液管可在连通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旁通管路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与对应的分液管的两端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三通阀和/或所述第二三通阀为电磁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旁通管路的内径大于所述分液管的内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旁通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流通方向为从远离所述冷媒汇集器的一端到靠近所述冷媒汇集器的一端,在所述流通方向上,所述第二三通阀位于所述第一三通阀的前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单向阀与对应的分液管平行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最后一条所述分液管上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流通方向为从远离所述冷媒汇集器的一端到靠近所述冷媒汇集器的一端。
一种换热装置,包括设有换热管路的换热器和与所述换热管路连接的分液管路,所述分液管路设有如上所述的分液管的旁通连接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器为翅片换热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445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