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下切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48696.8 | 申请日: | 2021-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476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黄瑞琪;郭强;黄友龙;黄文涛;吴云云;张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长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9/06 | 分类号: | B29B9/06 |
代理公司: | 苏州衡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9 | 代理人: | 张芹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下切粒装置,切粒筒和切粒机构均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切粒筒的第一端有第一配合面,第二端设有第二配合面;出料模头上设有第三配合面;切粒机构上设有第四配合面;切粒筒沿第一方向滑动,并具有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第三配合面与第一配合面密封配合连接,且出料模头的出料端插入切粒筒中;切粒机构沿第一方向滑动,并具有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所述第四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密封配合连接,且所述切粒机构的切粒端插入切粒筒中;驱动机构与切粒机构相连,用于驱动切粒机构沿第一方向来回滑动。本实用新型便于对切粒筒的内部以及出料模头等部件的清洁保养以及便于对切刀组件的维修更换,有效满足条形物料的切粒加工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切粒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下切粒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塑料加工行业普遍使用水下切粒机生产塑料颗粒,高温下熔融状态的物料在通过螺杆挤出机挤出加工后,通过出料模头成型并被输送至切粒腔中,挤出的条形物料在切粒腔中被紧贴出料模头端面的高速旋转的切刀切成一定长度的料粒,料粒被切下后,在切粒腔中通过水流输送出来。
在实际生产加工中,切刀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磨损,经常需要将切刀移出切粒腔进行更换。另外,切粒腔以及出料模头需要进行定时清洁保养。目前的切粒腔与螺杆挤出机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清洁维护时拆装不便,费时费力。切刀等部件通过手动的方式移进和移出切粒腔,费事费力。此外,在加工过程中,由于设备振动,导致切刀与出料模头的端面之间的间隙会产生偏移,切刀不能很好的贴合出料模头的端面,导致加工出来的料粒长短不一致,料粒的生产质量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水下切粒装置,便于对切粒筒的内部以及出料模头等部件的清洁保养以及便于对切刀组件的维修更换,有效满足条形物料的切粒加工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下切粒装置,包括沿第一方向顺序设置的出料模头、切粒筒、切粒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切粒筒和切粒机构均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所述切粒筒内部中空,两端形成敞口;所述切粒筒的第一端设有第一配合面,第二端设有第二配合面;所述出料模头上设有第三配合面;所述切粒机构上设有第四配合面;所述切粒筒沿第一方向滑动,并具有第一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三配合面与第一配合面密封配合连接,且所述出料模头的出料端插入切粒筒中;所述切粒机构沿第一方向滑动,并具有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四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密封配合连接,且所述切粒机构的切粒端插入切粒筒中;在所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切粒机构的切粒端与出料模头的出料端相配合,用于切断对从出料模头的出料端输出的物料;所述驱动机构与切粒机构相连,用于驱动切粒机构沿第一方向来回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上分布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三配合面和第四配合面上设有用于与对应位置的压力传感器相抵接的抵接体。
进一步的,所述抵接体为弹性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配合面或第三配合面上设有环形密封条;所述第二配合面或第四配合面上设有环形密封条。
进一步的,所述水下切粒装置包括机架;所述切粒筒的外壁上分布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中心轴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机架上对应导向孔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孔与相对应位置的导向杆滑动配合连接;所述导向杆上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切粒筒位于螺纹套和第三配合面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切粒筒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切粒机构包括沿第一方向顺序布置的驱动电机、盘体和切刀组件;所述盘体与驱动电机的固定端固定相连;所述第四配合面成型于所述盘体上;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穿过所述盘体,并连接所述切刀组件。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长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长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486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