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保护机构的手机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56481.0 | 申请日: | 202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14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谭补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50/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4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保护 机构 手机 充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保护机构的手机充电装置,包括底部壳体,所述底部壳体的上端倾斜固定连接有支撑壳体,所述底部壳体的上表面前侧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支撑壳体的内部前端转动连接有转管,所述转管的前端贯穿支撑壳体的前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壳体。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对固定壳体进行调节,使其可以横向放置或竖向放置,使得手机可以横向放置或竖向放置进行充电,当固定壳体横向放置时,本充电座可以取代手机支架,且在底部壳体内设置有散热风扇,散热风扇可以经过进风口吸入空气再将空气由出风口排出,对手机进行散热,固定壳体的右侧和下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使得吹出的风可以对固定壳体内进行散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保护机构的手机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利用磁共振在充电器与设备之间的电场和磁场中传输电能,线圈和电容器则在充电器与设备之间形成共振。无线充电器是指不用传统的充电电源线连接到需要充电的终端设备上的充电器,采用了最新的无线充电技术,通过使用线圈之间产生的交变磁场,传输电能,电感耦合技术将会成为连接充电基站和设备的桥梁。
现有的无线充电座多只具备充电功能,在对手机进行充电时,不便于将手机在竖放和横放之间进行调整,且在进行充电时,充电座和手机均会发热,散发的热量会影响充电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带有保护机构的手机充电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保护机构的手机充电装置,包括底部壳体,所述底部壳体的上端倾斜固定连接有支撑壳体,所述底部壳体的上表面前侧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支撑壳体的内部前端转动连接有转管,所述转管的前端贯穿支撑壳体的前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壳体,所述转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齿环,所述支撑壳体的内部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上端与支撑壳体的内部上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壳体的内部位于螺纹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上滑动连接有多个连接板,多个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与齿环啮合连接,所述固定壳体的内部前侧固定连接有充电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部壳体的内部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有主板,所述主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按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部壳体的一侧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所述底部壳体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部壳体的上端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壳体的前端右侧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爪,所述固定壳体的右侧开设有第一开槽,所述固定壳体的下端开设有第二开槽,所述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过滤网和第四过滤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部壳体、支撑壳体和固定壳体均为塑料材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未经益阳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564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