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进气弯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56770.0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417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凤;李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亿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北亿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 | 分类号: | F02M35/10;F02M35/12 |
代理公司: | 江苏漫修律师事务所 32291 | 代理人: | 赵臻淞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弯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进气弯头结构,上壳上开设进气口与出气口,进气口、出气口连通上壳内部的主腔体;上壳的一侧设有下壳,下壳内部具有副腔体;上壳与下壳之间设置有长杆件,长杆件中央具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连通上壳的主腔体与下壳的副腔体,第二通孔与副腔体组成谐振腔。本实用新型通过谐振腔消减空气流中的声波,避免产生腔体共鸣,降低噪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进气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大型商用车的进气弯头结构。
背景技术
进气弯头在发动机进气系统中起到连接件的作用,连接空气滤清器与上位的进气道,传统的进气弯头主要联通整个进气系统,起到气体流通作用。由于大型商用车的发动机排量比较大,进气弯头具有较大的流通腔体,腔体的声模态较低,容易产生低频腔体共鸣;而且腔体的内部结构具有较大的平面,而平面结构的模态较低,也容易产生低频结构共振;另外,由于传统的进气弯头通常不会考虑空气流通的影响,气流流阻较大,容易产生涡流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进气弯头容易产生低频腔体共鸣,容易产生涡流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进气弯头结构,避免产生腔体共鸣,降低噪声,不容易产生涡流。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进气弯头结构,上壳上开设进气口与出气口,进气口、出气口连通上壳内部的主腔体;上壳的一侧设有下壳,下壳内部具有副腔体;上壳与下壳之间设置有长杆件,长杆件中央具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连通上壳的主腔体与下壳的副腔体,第二通孔与副腔体组成谐振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下壳设置在上壳下侧的弯曲部外侧;上壳的后侧板与下壳的前侧板相向设置,前侧板与后侧板之间具有填充腔体,填充腔体内填充吸音材料;后侧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
本实用新型通过谐振腔消减空气流中的声波,避免产生腔体共鸣,降低噪声;同时通过吸音材料进一步使声波衰减,达到降噪的目的。
后侧板位于进气口的下方,为外凹的弧板,具有平滑过渡的弧面。
本实用新型的后侧板位于进气口的下方,为外凹的弧板,具有平滑过渡的弧面,对竖直进入的空气流有一个引导作用,引导气流平滑过渡转向,降低气流流阻,降低气流背压,避免产生涡流现象。
上壳与下壳之间的长杆件穿设在后侧板与前侧板上;所述长杆件的两端部分别从后侧板及前侧板穿出,穿出的两端部开设外螺纹,通过螺母拧紧固定。
所述长杆件为螺杆。
所述长杆件一体成型在后侧板或前侧板上,长杆件另一端穿过另一方,穿出的端部开设外螺纹,通过螺母拧紧固定。
上壳与下壳通过铆钉连接。
上壳的底面、位于出气口的下方开设有排水口,排水口连通主腔体。
上壳的上侧弯曲部壁面上设置有若干加强筋。
上壳的进气口竖直设置,出气口斜向上倾斜;进气口上设置进气格栅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谐振腔消减空气流中的声波,避免产生腔体共鸣,降低噪声;同时通过吸音材料进一步使声波衰减,达到降噪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后侧板位于进气口的下方,为外凹的弧板,具有平滑过渡的弧面,对竖直进入的空气流有一个引导作用,引导气流平滑过渡转向,降低气流流阻,降低气流背压,避免产生涡流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 1的左视图。
图3为图2的A-A截面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亿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北亿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亿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北亿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567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