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甘蔗收割机的电动切割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59702.X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28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赵刚;刘克勤;涂骁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蓝星智能农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5/10 | 分类号: | A01D45/10 |
代理公司: | 湖南环创光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64 | 代理人: | 阳江军 |
地址: | 530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甘蔗 收割机 电动 切割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甘蔗收割机的电动切割机构,包括安装在收割机机架头部的切割固定框,所述切割固定框两端通过连接臂与收割机机架连接固定,所述切割固定框两侧还设有用于辅助连接的辅助连接板,所述切割固定框下端对称设有两个切割组件,每个切割组件包括设置在切割固定框下端的切割传动箱,所述切割传动箱的输入端安装有一个第一根部切断齿轮,第一根部切断齿轮连接用于带动其转动的根部切割驱动件,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需要进行设计,通过两组根部切割刀对甘蔗进行切割,两组切割刀交错设置,保证了切割效果,并且在归拢组件的作用,进一步保证了切割效果,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是一种甘蔗收割机的电动切割机构。
背景技术
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蔗糖占食糖总产的90%以上,到2014年甘蔗种植面积达到2600万亩(173万公顷)左右,产糖量1400多万吨,仅次于巴西和印度,居世界第3位。甘蔗收获有整秆式收获和切段式收获及分段式收获三种基本方式。在澳大利亚、美国等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的国家,甘蔗收获的主流机型是大型切段式联合收割机。我国甘蔗机械的研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早期主要是研制中小型甘蔗整秆收割机。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国外大型甘蔗切段式联合收割机,以后引进工作一直没间断。目前我国甘蔗主产区使用的甘蔗收获机主要有国产的中型切段式和整秆式甘蔗联合收获机及引进的大型切段式甘蔗联合收获机。
现有的收割在切断的时候切断效果不佳,针对这一问题,现在提供一种甘蔗收割机的电动切割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甘蔗收割机的电动切割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甘蔗收割机的电动切割机构,包括安装在收割机机架头部的切割固定框,所述切割固定框两端通过连接臂与收割机机架连接固定,所述切割固定框两侧还设有用于辅助连接的辅助连接板,所述切割固定框下端对称设有两个切割组件,每个切割组件包括设置在切割固定框下端的切割传动箱,所述切割传动箱的输入端安装有一个第一根部切断齿轮,第一根部切断齿轮连接用于带动其转动的根部切割驱动件,所述切割传动箱的输出端设有一个呈竖直设置的根部切割轴,所述根部切割轴下端可拆卸设有一个切割刀盘,所述切割刀盘下端阵列分布有若干个根部切割刀,所述根部切割刀为矩形结构,且四个边都设有切割刀刃,所述根部切割刀通过螺栓与切割刀盘连接;
左右两个切割刀盘上的根部切割刀齐平设置,且左右两侧的根部切割刀交错设置,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切割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根部切割刀和切割刀盘之间设有紧压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根部切割刀表面设有耐磨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根部切割驱动件包括设置在切割固定框上端的根部切割电机,根部切割电机的输出端设有与第一根部切断齿轮相对应的第二根部切断齿轮,所述第二根部切断齿轮与第一根部切断齿轮之间通过传动齿条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根部切割电机为伺服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根部切割轴和切割刀盘之间设有用于将两侧的甘蔗向中间拨动的归拢组件,所述归拢组件包括套设在根部切割轴外侧的拨动辊筒,所述拨动辊筒上端设有第二连接盘,所述第二连接盘与根部切割轴外侧的第一连接盘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第一连接盘和第二连接盘之间设有紧压垫圈,所述拨动辊筒和根部切割轴之间为同轴设置,所述拨动辊筒外侧阵列分布有若干个用于拨动甘蔗的拨动条,每个拨动条外端都设有若干个锯齿结构,所述拨动条上还开设有若干个与锯齿结构相对应的圆孔,所述拨动条随着拨动辊筒转动时会将甘蔗向中间拨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蓝星智能农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西蓝星智能农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597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