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新管幕法施工技术的施工管支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66496.5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73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焦文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D19/04 | 分类号: | E21D19/04;E21D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马威 |
地址: | 2211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新管幕法 施工 技术 支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新管幕法施工技术的施工管支护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的底部和第二支撑架的顶部两端之间均设置有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块和连接槽,连接槽的底部一侧设置有限位板,连接块和连接槽之间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加固板,连接块和连接槽在与第一加固板相反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二加固板,第二加固板的中间设置有通孔,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上均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孔,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在靠近连接装置的部分上均等间距设置有若干配合第一连接孔使用的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设置有螺栓。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装置,可以在未固定完前,有效的增加支撑力,提高了支撑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幕法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新管幕法施工技术的施工管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新管幕法是一种大断面暗挖隧道施工工艺,该方法的具体施工方法分为以下步骤:①在地下土层结构中,首先用大型顶管机分段顶进大直径钢管,钢管管段间采用焊接方式连接;②钢管顶进后采用管间切割支护,在钢管之间焊接钢板和钢支撑;③在钢管内部及相邻钢管间浇筑混凝土形成永久的主体结构;④最后开挖中心土体的施工方法。该方法非常适合解决复杂条件下的地下结构建造及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地下结构施工、超浅埋大跨度地下结构和近接地下结构施工,具有封闭性好、开挖断面大、施工速度快的优点,是各类复杂地层结构下穿廊施工的最优工法。
然而,现有的基于新管幕法施工技术的施工管支护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的问题:由于在支护装置安装固定前,支护装置对施工管的支撑力不足,导致对施工管的支撑作用造成影响。为此,需要设计相应的技术方案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新管幕法施工技术的施工管支护装置,解决了因在支护装置安装固定前,支护装置对施工管的支撑力不足导致的对施工管的支撑作用造成影响技术问题,提高了连接安装的效率,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底部和第二支撑架的顶部两端之间均设置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块和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底部一侧设置有限位板,所述连接块和连接槽之间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加固板,所述连接块和连接槽在与第一加固板相反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二加固板,所述第二加固板的中间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上均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孔,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在靠近连接装置的部分上均等间距设置有若干配合第一连接孔使用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的一端上设置有螺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均由H型钢制成,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部及两侧和第二支撑架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撑托,所述撑托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均为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上均对称设置有加强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呈矩形结构;顶部呈半圆状结构,所述连接块位于第二支撑架的顶部两端,所述连接槽和连接块结构相同且位于第一支撑架的底部两端,所述限位板的顶部中间开设有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均呈圆角矩形结构,所述通孔与限位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且尺寸相同,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之间相一一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连接装置,可以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未完全连接固定时,有效的提高支撑能力,通过连接块和连接槽,可以快速的将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连接在一起,并提高其连接处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了对施工管的支撑力,随后再用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进行连接固定,提高了支撑力,从而解决了对施工管的支撑作用造成影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664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工程用运输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环境工程高效污水分离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