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绝缘框架及马达定子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69877.9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45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叶隆亿;曾隆炫;钟裕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智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16 | 分类号: | H02K1/16;H02K3/34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羅永杰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 框架 马达 定子 组件 | ||
一种绝缘框架及马达定子组件,该绝缘框架包括一框架壁以及多个框架齿部,每一框架齿部包含一绕线部及一鄂部,每相邻的两个绕线部之间限定出一绕线槽,该些鄂部则分别连接于该些绕线部的另一端,配合该绝缘框架装配于该定子铁芯上端与下端,再将多个槽绝缘纸分别插入于该本体的各绕线槽,通过该本体的各绕线槽内侧壁底缘形成的抵制端,该抵制端为环状凸起结构,其中,该抵制端的宽度为W,该槽绝缘纸的厚度为T,且满足W≥0.25T,由此能兼顾自动化生产性及不牺牲绕线面积(提升槽满率),并可确保该槽绝缘纸固定于该绕线槽的抵制端的环状凸起结构不易掉落,防止该槽绝缘纸脱落或错位,提升马达整体的绝缘能力,同时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绝缘框架及马达定子组件。
背景技术
压缩机电机的定子通常包括:硅钢片层叠形成的铁芯、绝缘端板以及电磁线圈,并且,在组装时,为了铁芯不触及线圈而导电,通常在铁芯的线槽内插设绝缘纸,并将绝缘纸压折成与铁芯的线槽内表面相同的形状,并由电磁线圈穿过放置好绝缘纸的线槽后再缠绕在绝缘端板的外侧,从而完成定子的安装,但是,在将电磁线圈缠绕在放置好绝缘纸的线槽时,容易造成电磁线圈卷入到绝缘纸与铁芯之间,以及绝缘纸蹿位而导致铁芯与电磁线圈的接触,致使生成不合格产品,需要人工返修。
中国专利公布号CN 10875667 A揭露一种电机绝缘组件、电机及压缩机。电机绝缘组件包括:第一绝缘端板和第二绝缘端板,所述第一绝缘端板和所述第二绝缘端板分别固定在定子铁芯的两个端面上,所述定子铁芯的铁芯槽内放置有槽绝缘纸,所述第一绝缘端板上设置有用于夹紧所述槽绝缘纸的卡爪,所述第二绝缘端板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槽绝缘纸进行限位的凸台,藉此,利用第一绝缘端板上的卡爪和第二绝缘端板上的凸台对槽绝缘纸进行卡紧限位,从而可使电机在打入槽绝缘纸的过程中,有效减少或消除槽绝缘纸卷入问题,同时在绕线过程中,有效改善了槽绝缘纸轴向和周向窜动的问题。
中国专利公告号CN 210120442 U揭露一种绝缘骨架组件、定子组件、电机、压缩机及制冷设备。绝缘骨架组件包括:第一绝缘骨架和第二绝缘骨架,第一绝缘骨架包括第一本体、第一绕线部及卡槽结构,第一本体设有沿第一本体的轴向贯通第一本体的第一通孔,第一绕线部与第一通孔的内壁相连接,卡槽结构设于第一绕线部的侧壁,第二绝缘骨架与第一绝缘骨架对应设置,第二绝缘骨架包括第二本体、第二绕线部及凸起结构,第二本体设有沿第二本体的轴向贯通第二本体的第二通孔,第二绕线部与第二通孔的内壁相连接,凸起结构设于第二绕线部的侧壁,在电机组件的组装过程中,先将绝缘骨架组件装配好,再插入绝缘件(槽绝缘),通过第一绝缘骨架上的卡槽结构和第二绝缘骨架上的凸起结构固定绝缘件。与相关技术中绝缘件(槽绝缘)不容易被绝缘骨架固定,导致绕线过程中槽绝缘晃动,绝缘件可能挂断线嘴,电机绝缘耐压不良等安全隐患相比,实现了通过卡槽结构和凸起结构对绝缘件进行固定,防止绝缘件脱落的技术效果。
中国专利公告号CN 207234563 U揭露一种定子绝缘板、定子结构、电机结构与压缩机。定子绝缘板,用于压缩机,压缩机包括:定子铁芯与定子绕组,定子铁芯与定子绕组之间设置有绝缘纸,定子绝缘板设置在定子铁芯的端部,包括:绝缘板主体;至少一个连接肋,设置在绝缘板主体上,与定子铁芯相适配;鄂部,设置在连接肋的一端,分列于连接肋两侧;限位部,设置在鄂部上,用于限制绝缘纸的移动,藉此,通过在鄂部上设置限位部,与绝缘纸接触,从而实现了对绝缘纸的限位,在一定程度避免了绝缘纸的蹿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绕组卷入到绝缘纸与定子铁芯之间,进而防止了绕组与铁芯接触,降低了产品的不良率,减少返修次数,降低了人工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智精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瑞智精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698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