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流稳压电源冗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70496.2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81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旭;赵峰;纪军;陈旻;张跃年;张国栋;周厚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英龙华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H02M1/12;H02H9/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沃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7 | 代理人: | 于志光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稳压电源 冗余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流稳压电源冗余系统,包括两块电源板,所述每块的电源板上分别锡焊有浪涌抑制模块、110VDC‑24VDC电源转换模块和冗余控制模块,浪涌抑制模块的输出端接在110VDC‑24VDC电源转换模块上,浪涌抑制模块的输入端与110VDC输入电源总线相接,110VDC‑24VDC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冗余控制模块相接。本直流稳压电源冗余系统,保护后级电路;采用理想二极管D1控制器实现电源冗余输出,以非常的电源损耗提高供电效率,切换过程无豁口,以提高电源运行可靠性,以高电源效率实现电源冗余,无缝切换,提高电源运行可靠性,为客户带来较大的使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稳压电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直流稳压电源冗余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全国已有众多城市的轨道交通投入运营,城市地铁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其中部分地铁线路对车载电源供电可靠性提出了要求,传统电源方案存在对浪涌防护不够,造成设备损坏;冗余设计采用二极管并联输出方式,供电效率低,不利于系统集成,需要考虑散热,增加额外开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稳压电源冗余系统,具有以提高电源运行可靠性,以高电源效率实现电源冗余,无缝切换,提高电源运行可靠性,为客户带来较大的使用价值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流稳压电源冗余系统,包括两块电源板,所述每块的电源板上分别锡焊有浪涌抑制模块、110VDC-24VDC电源转换模块和冗余控制模块,浪涌抑制模块的输出端接在110VDC-24VDC电源转换模块上,浪涌抑制模块的输入端与110VDC输入电源总线相接,110VDC-24VDC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冗余控制模块相接,冗余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24VDC输出电源总线上。
优选的,所述浪涌抑制模块中的共模滤波电路一端接110VDC输入电源总线,共模滤波电路的另一端和保险丝F1、二极管D1、接地的电容C1并联点相接,二极管D1和电容C1接电阻R1和晶体管Q1漏极的并联接口上,晶体管Q1栅极和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在浪涌抑制器U1的端角1和2上,浪涌抑制器U1的端角3和晶体管Q1的源极以及端角4和接地的电容C2并联点相接。
优选的,所述浪涌抑制器U1的型号为LTC4366。
优选的,所述冗余控制模块中的核心芯片U2的1端串联电阻R2和IN端并联接在晶体管Q2的源极以及24VDC输入上,核心芯片U2的2端接在晶体管Q2的栅极上,核心芯片U2的3端和接地的TVS管D2、核心芯片U2的OUT端以及晶体管Q2的漏极并联接在24VDC输出上。
优选的,所述核心芯片U2的型号为LTC4357。
优选的,所述核心芯片U2内置25mV比较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直流稳压电源冗余系统,由2块独立且完全一致的电源板构成电源冗余系统,电源板的输入为110VDC电源总线,输出为24VDC电源总线。110VDC输入先经过共模滤波电路,滤除共模噪声,保险丝F1过流保护,二极管D1用于输入防反插,输入浪涌电压Vi-high-voltage时,浪涌抑制器U1通过设置输出钳位电压Vclamp,在N沟道晶体管Q1两端形成电压差ΔV=Vi-high-voltage-Vclamp,该能量由晶体管Q1或散热片吸收,达到浪涌抑制目的,核心芯片U2内置25mV比较器,比较IN输入端与OUT输出端压差,如果反向电流导致核心芯片U2输入与输出端的压差超过25mV,那么该核心芯片U2则关断输出,即只有1路电源板处于输出状态,让保护模块承受浪涌能量,保护后级电路;采用理想二极管D1控制器实现电源冗余输出,以非常的电源损耗提高供电效率,切换过程无豁口,以提高电源运行可靠性,以高电源效率实现电源冗余,无缝切换,提高电源运行可靠性,为客户带来较大的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英龙华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英龙华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704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防护服
- 下一篇:一种稳流结构间距变化的蒸汽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