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爬楼的医疗点滴架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71433.9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832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苗佳音;陈丽文;苏新辉;冯海珊;张纯真;曾建琪;陈易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B60B11/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爬楼 医疗 点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爬楼的医疗点滴架,包括底座、点滴架杆子以及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至少三个滑轮组,滑轮组沿底座的周沿均匀地设置在底座的下方,滑轮组包括轮架以及呈左、中、右三个错位设置于所述轮架上且互呈120度夹角的滚轮。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呈左、中、右三个错位设置于所述轮架上且互呈120度夹角的滚轮构成的滑轮组,可适于爬楼,防止不稳定情况的后退和对应高度势能较大的情况,保证了爬楼时的安全,而三轮采用轴向错位的设置,使得在爬楼时三轮转动过程中,通过三轮依次滚动来实现爬楼,同一滑轮组中始终有两轮可以触地,大大提高了整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点滴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爬楼的医疗点滴架。
背景技术
一般医院常用的点滴架,从上到下有点滴架挂钩、点滴架杆子、点滴架杆子的固定件、点滴架底座及点滴架轮子等组件。
当前,在建筑物无电梯或楼层电梯无法迅速到达楼层的情况,或遇到台阶、较高的凸起等障碍物时,病人需要自己将点滴架抬起并跨过障碍物,而这种方式容易使病人身体歪斜感到不适或对病人产生二次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能够减少病人的不适感和再伤害系数的可爬楼的医疗点滴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可爬楼的医疗点滴架,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点滴架杆子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下方的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至少三个滑轮组,所述滑轮组沿所述底座的周沿均匀地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下方,所述滑轮组包括轮架以及呈左、中、右三个错位设置于所述轮架上且互呈120°夹角的滚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轮架为呈放射状的支臂结构,所述支臂端部设置有腰形通孔,所述滚轮穿过所述腰形通孔设置在所述轮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固定块和移动带轮,所述轮架中部为凹陷的空腔,所述轮架中心设有中心孔,所述固定块设置在所述中心孔上,所述滚轮和所述移动带轮相连接,所述移动带轮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轮架背离所述空腔的另一侧,所述滚轮和所述移动带轮通过一销轴安装在所述轮架支臂的所述腰形通孔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杆架和弹簧,所述杆架的一端与所述移动带轮相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弹簧与所述固定块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弹簧为减震弹簧。
通过采用前述设计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呈左、中、右三个错位设置于轮架上且互呈120度夹角的滚轮构成的滑轮组,可适于爬楼,防止不稳定情况的后退和对应高度势能较大的情况,保证了爬楼时的安全,而三轮采用轴向错位的设置,使得在爬楼时三轮转动过程中,通过三轮依次滚动来实现爬楼,同一滑轮组中始终有两轮可以触地,大大提高了整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机构的结构图;
图中:底座1、点滴架杆子2、挂钩21、滑轮组3、轮架31、腰形通孔311、第一定位点3111、第二定位点3112、滚轮32、第一滚轮321、第二滚轮322、第三滚轮323、固定块33、移动带轮34、杆架35、弹簧3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至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714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