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语音增强唤醒的可穿戴智能手环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73504.9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805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俊;王经伟;蒋宇阳;潘星宇;陶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3827 | 分类号: | H04B1/3827;G10L15/22;H04L12/28 |
代理公司: | 苏州吴韵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4 | 代理人: | 王铭陆;徐燕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语音 增强 唤醒 穿戴 智能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语音增强唤醒的可穿戴智能手环,包括包括壳体和置于壳体内部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麦克风阵列、前置放大模块、滤波模块、AD转换模块、DSP模块、片外存储单元SDRAM、FLASH闪存、无线传输模块和电源部分,所述麦克风阵列输出端和前置放大模块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前置放大模块输出端和滤波模块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滤波模块输出端和AD转换模块输入端相连接,所述AD转换模块、片外存储单元SDRAM以及FLASH闪存均与DSP模块相连接,所述DSP模块与无线传输模块相连接,所述电源部分与前置放大模块、滤波模块、AD转换模块、DSP模块、片外存储单元SDRAM、FLASH闪存、无线传输模块相连接。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随身携带,灵活度高,提高拾音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语音增强唤醒的可穿戴智能手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家居逐渐被普及应用,在智能家居的实施过程中,语音交互是实现智能化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目前智能家居终端通常具备语音功能,为了保证智能家居终端的低功耗性能,通常在用户发出声音时时,智能家居终端进入工作模式,然而受到用户所在位置与智能终端的距离影响,或者外界噪声或其它影响,使得智能终端无法很好地获取用户的语音信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语音增强唤醒的可穿戴智能手环,能够随身携带,灵活度高,提高拾音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语音增强唤醒的可穿戴智能手环,包括包括壳体和置于壳体内部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麦克风阵列、前置放大模块、滤波模块、AD转换模块、DSP模块、片外存储单元SDRAM、FLASH闪存、无线传输模块和电源部分,所述麦克风阵列输出端和前置放大模块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前置放大模块输出端和滤波模块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滤波模块输出端和AD转换模块输入端相连接,所述AD 转换模块、片外存储单元SDRAM以及FLASH闪存均与DSP模块相连接,所述 DSP模块与无线传输模块相连接,所述电源部分与前置放大模块、滤波模块、AD转换模块、DSP模块、片外存储单元SDRAM、FLASH闪存、无线传输模块相连接,用于给电路板供电。
进一步的是,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指示灯和USB接口。
进一步的是,所述麦克风阵列接收语音信号在前置放大模块内放大,传入滤波模块。
进一步的是,所述滤波模块去除噪音,然后传至AD转换模块。
进一步的是,所述DSP模块对数字信号进行解析和处理,并将信号传至无线传送模块。
进一步的是,所述无线传送模块将信号发送至智能终端。
进一步的是,所述USB接口设置在壳体的侧端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语音增强唤醒的可穿戴智能手环,能够对用户语音进行处理,并将用户的语音信号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传输给智能终端,保证了智能家居系统能够稳定地接收语音信号;且本实用新型可随身携带,灵活度高,提高拾音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语音增强唤醒的可穿戴智能手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语音增强唤醒的可穿戴智能手环的工作流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语音增强唤醒的可穿戴智能手环的电路板内部部件具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语音增强唤醒的可穿戴智能手环的侧视图。
1、麦克风阵列;2、前置放大模块;3、滤波模块;4、AD转换模块;5、 DSP模块;6、片外存储单元SDRAM;7、FLASH闪存;8、无线传输模块;9、电源部分;10、指示灯;11、USB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735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