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JSGT钢轨型钢体滑触线的分段部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78256.7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699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强;刘敏;吕如水;杨震;亓磊;伊铭;杨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3/12 | 分类号: | B66C13/12;H01R41/00;H01B17/56;H02G3/02;H02G1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王舵 |
地址: | 271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jsgt 钢轨 型钢 体滑触线 分段 部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JSGT钢轨型钢体滑触线的分段部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绝缘夹板,两绝缘夹板分别位于滑触线腰部的两侧且与滑触线腰部通过紧定螺栓固接,所述绝缘夹板包括沿滑触线长度方向延伸的连接板和自连接板的中部向上延伸至滑触线分段间隙的隔离板,隔离板的上表面与滑触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高度,隔离板沿滑触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分段间隙两侧的两滑触线接触。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两绝缘夹板,实现了滑触线检修段与供电段的有效隔离;采用环氧树脂绝缘板作为绝缘夹板,使分段部件的上表面更耐磨;分段部件上表面与行车集电器滑块接触面由原来的线接触变成了面接触,不仅使集电器滑行更平稳,且减缓了滑触块的局部磨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车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行车的大车供电装置用滑触线装置,具体是指一种JSGT钢轨型钢体滑触线的分段部件。
背景技术
宽厚板热处理生产线行车供电装置采用JSGT钢轨型钢体滑触线,每相安装长度达五百余米。生产期间,整条线的滑触线处于频繁的投用状态,当某一台行车因集电器损坏或某一段滑线突发故障或隐患时,需要停电检修处理。为了缩小故障及检修影响范围,降低对生产的影响等损失。需要按照现场生产需求及作业特点,增加检修用的分段部件。分段部件的结构决定了检修段隔离的安全系数的大小,以及使用寿命等。原有的分段部件的结构在与集电器的接触面方面存在不足,现场适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JSGT钢轨型钢体滑触线的分段部件,实现了检修段滑线与供电段滑线间安全可靠地隔离,而且增大了与集电器滑触块的接触面积。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JSGT钢轨型钢体滑触线的分段部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绝缘夹板,两绝缘夹板分别位于滑触线腰部的两侧且与滑触线腰部通过紧定螺栓固接,所述绝缘夹板包括沿滑触线长度方向延伸的连接板和自连接板的中部向上延伸至滑触线分段间隙的隔离板,隔离板的上表面与滑触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高度,隔离板沿滑触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分段间隙两侧的两滑触线接触。
本方案通过两绝缘夹板的隔离板填补两滑触线端部之间的分段间隙,增大了与集电器滑触块的接触面积,保证了集电器运行时的稳定性,绝缘夹板通过紧定螺栓固定,方便拆装和更换。
作为优化,所述紧定螺栓穿设在隔离板下方两侧的连接板上。本优化方案的设置,增大了两侧紧定螺栓的间距,提高了固定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连接板的外侧面设有延伸至底部边缘的沉槽,所述沉槽中设有固定夹板,所述紧定螺栓穿过两侧的固定夹板。本优化方案通过设置固定夹板,避免螺栓头或者螺母对绝缘夹板造成磨损,通过设置沉槽,方便使固定夹板的外侧面与绝缘夹板平齐。
作为优化,绝缘夹板的外侧面与滑触线的外侧面平齐。本优化方案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集电器运行时的稳定性。
作为优化,隔离板沿滑触线长度方向的延伸尺寸比集电器滑触块与滑触线的接触长度大40mm。本优化方案的设置,在集电器经过分段间隙时,保证与滑触线的可靠接触,并且自由无阻地滑动。
作为优化,绝缘夹板为环氧树脂绝缘板。本优化方案采用绝缘性能极强的环氧树脂绝缘板作为绝缘夹板,强度高,耐磨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的两绝缘夹板,实现了滑触线检修段与供电段的有效隔离,确保检修人员安全;采用环氧树脂绝缘板作为绝缘夹板,使分段部件的上表面更耐磨,增加了分段部件的使用寿命;分段部件上表面与行车集电器滑块接触面由原来的线接触变成了面接触,不仅使集电器滑行更平稳,且减缓了滑触块的局部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2为分段部件侧视图;
图3为绝缘夹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782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