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抛丸机后续除尘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81570.0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611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杨毅;李红兵;王斌;杜桂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烛照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7/12 | 分类号: | B01D47/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0 | 代理人: | 冉玲芬 |
地址: | 402473 重庆市荣***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抛丸 后续 除尘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抛丸机后续除尘系统,包括粉尘进口管、与粉尘进口管连通的自激水池、与自激水池通过管道连通的喷雾室、与喷雾室通过第一水管连通的沉淀池及分别通过第二水管、第三水管与自激水池、喷雾室连通的蓄水池,第二水管和第三水管上均安装有抽水泵,第二水管和第三水管均与自激水池和喷雾室的顶部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自激水池对粉尘进行初步降尘,利用喷雾室对粉尘进行二次降尘,然后将经过降尘处理的含粉尘水传送至沉淀池内进行沉淀,从而有效去除抛丸机产生的粉尘。此外,沉淀池与蓄水池连通,使经沉淀后含有粉尘的水再次传输到蓄水池内,实现循环使用水资源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抛丸机后续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用抛丸机对气瓶内外进行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这些粉尘如不处理会漂浮或沉积在厂房内,影响厂房洁净度并对操作人员身体健康造成伤害。传统内外抛丸机的除尘均采用布袋和滤芯进行除尘,但是由于抛丸机后续粉尘多且重,会导致布袋和滤芯的使用寿命不长、故障率较高及不易更换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抛丸机后续除尘系统,有效去除抛丸机产生的粉尘,提高生产环境的洁净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抛丸机后续除尘系统,包括粉尘进口管、与粉尘进口管连通的自激水池、与自激水池通过管道连通的喷雾室、与喷雾室通过第一水管连通的沉淀池及分别通过第二水管、第三水管与自激水池、喷雾室连通的蓄水池,所述第二水管和第三水管上均安装有抽水泵,所述第二水管和第三水管均与自激水池和喷雾室的顶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管上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用于将喷雾室内的含粉尘水输送至沉淀池。
优选的,所述沉淀池有两个且相互连通,远离喷雾室的沉淀池上连通有空气出口。
优选的,所述蓄水池位于沉淀池下方,所述沉淀池与蓄水池连通。
优选的,所述蓄水池一侧设有排水阀,所述排水阀上连通有排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先将抛丸机产生的粉尘输送至自激水池,通过蓄水池传送到自激水池中的水对粉尘进行初步降尘,然后输送至喷雾室,利用喷雾室上方产生的水雾对粉尘进行二次降尘,然后将经过降尘处理的含粉尘水传送至沉淀池内进行沉淀,从而有效去除抛丸机产生的粉尘,经过本实用新型除尘系统处理后的空气中几乎没有粉尘,排入空气中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损害。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蓄水池向自激水池和喷雾室内传送水,沉淀池内经沉淀后含有粉尘的水再次传输到蓄水池内,从而形成一个循环,实现循环使用水资源的目的,当蓄水池内水的粉尘含量到达一定值时,通过排水阀和排水管对其内部的水进行更换。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抛丸机后续除尘系统的结构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粉尘进口管—1、自激水池—2、管道—3、喷雾室—4、第一水管—5、沉淀池—6、第二水管—7、第三水管—8、蓄水池—9、抽水泵—10、水泵—11、空气出口—12、排水阀—13、排水管—14。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烛照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烛照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815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核电站建设施工边坡支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气瓶口部加工用夹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