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定向开合式刷状栅栏和红树林胚轴捕捉定植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20186084.8 申请日: 2021-01-22
公开(公告)号: CN214430648U 公开(公告)日: 2021-10-22
发明(设计)人: 韩庆杰;屈建军;柳本立;俎瑞平;谢胜波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主分类号: A01G17/00 分类号: A01G17/00;E02B1/00;E02B3/02
代理公司: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代理人: 王锋
地址: 730000 甘肃*** 国省代码: 甘肃;6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定向 合式 栅栏 红树林 胚轴 捕捉 定植 装置
【说明书】:

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向开合式刷状栅栏和红树林胚轴捕捉定植装置。所述定向开合式刷状栅栏包括多个竖立设置的支撑杆、多个丝状拦截网刷和多个网刷靠杆等。本实用新型以上实施例提供的定向开合式刷状栅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将其与胚轴拖挂固定网配合形成的红树林胚轴捕捉定植装置能高效捕捉红树林胚轴,并使红树林胚轴能够自然着床及定植生长,进一步的,利用该装置实施的沙滩近自然建立红树林的方法适宜于在沙质、沙砾、泥沙底质海滩上构建近自然红树林,建设和维护成本低,所形成的近自然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成完全接近于自然状态,其种群多样性丰富,群落的适应性、稳定性和抗逆性优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沙滩近自然建立红树林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定向开合式刷状栅栏和红树林胚轴捕捉定植装置,属于海岸生态环境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红树林(Mangroves)是自然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是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独特的非常重要的海陆边缘生态系统,在全球生态环境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红树林本身是一种珍贵的种质资源,对抵抗潮汐、防护海岸、净化海域水环境、促进生态平衡以及提高海岸人民的生活水平等均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大力恢复和发展红树林,对改善沿海地区(海岸、岛屿)生态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波浪能量是控制红树植物沿海岸纵向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红树林只能分布于受到良好掩护的港湾、河口湾、泻湖水域、海岸沙坝或岛屿的背风侧、珊瑚礁坪的后缘、与优势风向平行的岸线等,而不能分布于受较强波浪作用的开阔海岸,主要是因为强波浪作用不仅妨碍有利于红树林生长的泥沙沉积,而且直接阻碍红树林胎生胚轴着床定植过程和幼苗生长。有人称之为控制红树林能否生长的唯一必要的环境条件,即只要是免受强波浪作用的受掩护的热带海岸,即使是只有几十米潮滩的陡岩岸,都有可能生长红树林,尽管红树林发育程度受海岸地貌结构的重要影响。我国20世纪60年代对琼北红树林海岸进行的研究就已发现红树林可以生长在各种底质的海岸上,以淤泥质潮滩最普遍且生长最好,但也能生长在沙质、玄武岩铁盘层甚至巨砾潮滩上。例如,秋茄林和白骨壤林多适应养分含量较低的沙土。因此,在自然环境中,一些受波浪影响较小的硬质底潮滩,具备天然乡土红树林树种生长的基础条件。

以往人们对红树林的人工恢复已经作了大量研究,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湾或河口的淤泥质海滩,而且仅涉及不同红树品种单纯的人工育苗和人工引种造林技术。由于海湾或河口的泥质海滩风浪侵蚀力弱,土壤呈淤积状态,松软并且富含养分,是红树林的天然分布区,适宜红树林的生长,所以红树林的恢复中不需要对海滩的自然环境进行改造(例如,消浪和土壤改良等)。与海湾或河口的泥质海滩相比,开放式沙质海滩由于风浪、潮汐作用强烈、硬质沙床、沙面高程波动和缺乏养分等不利因素,红树林存活率很低。其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下随海水飘来的红树林胚轴很难着床,并成长为幼苗。因此,实现胚轴的着床和定植生长是在沙质潮滩自然建立红树林的关键。

目前有关沙滩建立红树林的技术较少,且这些技术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现有红树林种植技术对选址条件较高,对海滩底质和风浪都有要求。种植地点只适宜于软质底泥滩涂,而在沙质、沙砾、泥沙底质的滩涂不能种植。在受波浪作用较强、与海面优势风垂直的开阔或开放式岸段(迎风面)不能种植;其次种植红树林多为纯林(单一或少数几种),没有充分发挥各种红树林多种特异根系和枝干的抵御风浪能力,同时降低了红树林的多样性和抗病虫害能力。此外,大量工程建设造价过高影响推广应用。

红树林胚轴的成功着床并定植生长,对于红树林的自然恢复及其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周边海岛的乡土红树林树种,其胚轴通过风浪、潮汐和洋流自然漂浮到潮间带沙滩,如果能顺利着床、定植和生长,成林后的种群结构、抗逆性、多样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均要优于人工红树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860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