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包供电接口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88327.1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762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张贺鹏;邹翔宇;王冬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明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531 | 分类号: | H01M50/531;H01M50/543;H01R12/7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供电 接口 连接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包供电接口连接装置,涉及电池包的领域,其包括连接于电池包本体上的PCB板与插接于PCB板上的第一插簧端子,第一插簧端子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以及第一固定脚。PCB板上设置供第二引脚插接的第一插接槽以及供第一固定脚插接的第一固定槽。第一引脚上一体连接有导电连接板,PCB板上设置有供导电连接板上远离第一引脚的一端插接的第二插接槽。本申请具有减小通流内阻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包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包供电接口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包可以为任何无绳电气装置供电,尤其是电动工具领域的无绳电动工具。电池包在与供电装置进行连接的过程中,通常是通过电池包上设置的接触片与供电装置直接连接。
参照图1,相关技术中,接触片12与电池包本体1之间通过跳线13连接,再通过接触片12上插接的第一插簧端子3与外部供电装置进行插接,从而将电池包内的电流传导进入供电装置上。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于PCB板与电池包本体之间通过跳线连接,跳线为金属制成的连接线,通过跳线将PCB板与电池包本体进行连接,在传输过程中通流内阻较大,有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减小通流内阻,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包供电接口连接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池包供电接口连接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包供电接口连接装置,包括连接于电池包本体上的PCB板与插接于所述PCB板上的第一插簧端子,所述第一插簧端子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以及第一固定脚;所述PCB板上设置供所述第二引脚插接的第一插接槽以及供所述第一固定脚插接的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引脚上一体连接有导电连接板,所述PCB板上设置有供所述导电连接板上远离所述第一引脚的一端插接的第二插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插簧端子上的第一引脚上一体连接有导电连接板,通过导电连接板将第一插簧端子与PCB板进行连接,电池包上的电流通过导电连接板传输于第一插簧端子上,降低传输损耗,提高传输效率。
可选的,所述导电连接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第三连接段、第四连接段与第五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与所述第四连接段依次平铺于所述PCB板上且依次相互垂直;所述第五连接段远离所述第四连接段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接槽内,且所述第五连接段与所述PCB板互相垂直;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三连接段相互围合形成第一避让区域,所述第三连接段与所述第四连接段相互围合形成第二避让区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导电连接板分成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第三连接段、第四连接段与第五连接段,通过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第三连接段相互围合形成第一避让区域,通过第三连接段与第四连接段相互围合形成第二避让区域,便于对PCB板上已经存在的结构进行避让,降低导电连接板与PCB板上的现存结构发生交叉的概率,提高结构强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插簧端子还包括有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以及连接片,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通过所述连接片进行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引脚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片靠近所述PCB板的一端,所述第二引脚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片靠近所述PCB板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脚设置于所述连接片靠近所述PCB板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片将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进行连接,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用于供外部插接件与第一插簧端子进行连接,将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设置成对称分布,便于对外部插接件进行插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将第一引脚、第二引脚与第一固定脚分别连接于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与连接片靠近PCB板的一端,便于对第一插簧端子与PCB板进行连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明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明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883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