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功率可变的限幅器及限幅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01153.8 | 申请日: | 202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442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姚宗诚;王清文;周习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赛英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G3/20 | 分类号: | H03G3/2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吴中伟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率 可变 限幅器 限幅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功率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功率可变的限幅器及限幅电路,实现了根据发射机的发射功率对应调节接收机的限幅功率,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与安全性。本实用新型功率可变的限幅器,应用于射频收发系统,包括耦合器、比较器、PIN二极管、第一检波管、双路继电器以及控制模块,第一检波管分别与耦合器、比较器以及双路继电器连接,双路继电器分别与比较器、控制模块以及PIN二极管连接,PIN二极管还与耦合器连接,控制模块根据发射单元的发射功率控制双路继电器的得电与失电,双路继电器失电,外部输入信号经过耦合器以及第一检波管控制PIN二极管输出;双路继电器得电,外部输入信号经过耦合器、第一检波管以及比较器控制PIN二极管输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功率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功率可变的限幅器及限幅电路。
背景技术
在射频收发系统中,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往往共用同一个天线,收发单元的公共端则采用环形器相连接,由于收发天线并非理想元件,因此发射单元输入到天线的能量并不能被完全辐射出去,有一部分能量会经环形器返回到接收单元,当天线驻波极差的时候,这部分反射能量会非常大,甚至形成全反射,这时接收单元的低噪声放大器会因过功率而烧毁。故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采取措施,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
图1为无源自限幅电路模型,这是一种最简单限幅器,但由于检波管的耐受功率是恒定的,因此当耦合器设计定型后,限幅门限也将固定下来,不方便调试。某些时候可以在检波器和耦合器之间加入衰减器来调试限幅门限,但这种方法的准确度不高,一般衰减量调节不宜超过10dB。因此这种电路模型适用于较低功率的限幅应用。
图2为有源自限幅电路模型,该模型比无源限幅模型增加了1个比较器,通过设定比较器的参考电压值,可以方便地调节限幅器的门限,调节的量程超过50dB,适用于大功率限幅应用。
但在一个收发系统内部,如果发射机的发射功率是可变的,那么对应的接收机的限幅功率则应该设计为可变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功率可变的限幅器及限幅电路,在加入相关软件方法后,实现了根据发射机的发射功率对应调节接收机的限幅功率,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与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功率可变的限幅器,应用于射频收发系统,所述射频收发系统包括发射单元以及接收单元,包括耦合器、比较器、PIN二极管、第一检波管、双路继电器以及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检波管分别与耦合器、比较器以及双路继电器连接,双路继电器分别与比较器、控制模块以及PIN二极管连接,PIN二极管还与耦合器连接,控制模块根据发射单元的发射功率控制双路继电器的得电与失电,双路继电器失电时,外部输入信号经过耦合器以及第一检波管控制PIN二极管输出;双路继电器得电时,外部输入信号经过耦合器、第一检波管以及比较器控制PIN二极管输出。
功率可变的限幅器,所述射频收发系统包括发射单元以及接收单元,包括耦合器、比较器、PIN二极管、第一检波管、第二检波管以及双路继电器,耦合器分别与第一检波管、第二检波管以及PIN二极管连接,比较器分别与第二检波管以及双路继电器连接,双路继电器分别与PIN二极管、控制模块以及第一检波管连接,控制模块根据发射单元的发射功率控制双路继电器的得电与失电,双路继电器失电时,外部输入信号经过耦合器以及第一检波管控制PIN二极管;双路继电器得电时,外部输入信号经过耦合器、第二检波管以及比较器控制 PIN二极管。
进一步的是,为了提高调整限幅功率的范围,还包括衰减器,所述衰减器连接在第二检波管与耦合器之间。
限幅电路,包含上述所述功率可变的限幅器以及限幅二极管电路单元,在检波管与耦合器之间均设置有所述限幅二极管电路单元。
进一步的是,为了实现双向限幅,所述限幅二极管电路单元包括第一限幅二极管以及第二限幅二极管,所述第一限幅二极管的阳极接地,阴极分别与耦合器以及各检波管连接,所述第二限幅二极管的阴极接地,阳极分别与耦合器以及各检波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赛英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赛英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011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润滑油运动粘度检测仪
- 下一篇:一种数控蜗杆砂轮磨齿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