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应力钢绞线放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04750.6 | 申请日: | 202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969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石和杰;王忠秀;刘俊;曾荡;秦汉军;石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郑晨鸣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横琴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钢绞线放张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应力钢绞线放张装置,包括:钢绞线连接构件,包括连接本体,连接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对立设置的上夹片锥形孔和下夹片锥形孔,上夹片锥形孔和下夹片锥形孔的小口侧分别位于连接本体的外侧壁上,上夹片锥形孔和下夹片锥形孔内均设有钢绞线夹紧组件;千斤顶工作平台包括上平台板、下平台板,上平台板上设有钢绞线孔,下平台板上设有锚头放置孔,上夹片锥形孔和下夹片锥形孔分别对应设置在钢绞线孔和锚头放置孔的内侧。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并切割完成后长度无法满足放张千斤顶安装要求的问题,将钢绞线拆除并进行重新安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应力钢绞线放张装置。
背景技术
使用后张法张拉时,预应力钢绞线一般穿过梁板贯穿布置,在张拉完成后,梁板的两端钢绞线夹片进行自锚固,保证钢绞线始终保持一定的应力,使其处于紧绷状态。在预应力钢绞线安装后,张拉时,需要预留一定长度的钢绞线(根据千斤顶型号确定,一般为30cm),保证千斤顶可以直接夹紧钢绞线进行张拉,张拉完成后对此钢绞线进行切割封锚,确保密封性后再进行压浆作业,封锚一般采用封端混凝土,混凝土需覆盖住切割后的钢绞线。
由于钢绞线由多根细小钢丝组成,中间存在缝隙,如封端混凝土未覆盖钢绞线,浆液容易顺着钢绞线漏浆,达不到压浆密实的目的,所以封端混凝土需要将切割后的钢绞线进行完全包裹,为了保证千斤顶的夹紧工作长度,钢绞线一般预留较长,无法进行密封,张拉完成后需要对此钢绞线进行切割处理,然后进行封端混凝土密封后压浆。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切割后预应力筋的外露长度应不小于30mm,且应不小于1.5倍预应力筋直径,同时为保证封端的密封性,一般切割长度预留长度4cm左右,保证封端混凝土可以覆盖住钢绞线。
在张拉完成后,如张拉垫板下混凝土不密实,在钢绞线极大作用力下,垫板极易凹陷破损,造成钢绞线回缩,致使预应力损失,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的张拉效果,此时就需要将钢绞线进行张放取出,修复梁板后重新安装钢绞线张拉。
一般对于这种情况,由于钢绞线切割后剩余长度非常短,无法满足放张千斤顶的工作长度要求,无法安装千斤顶进行放张,因此钢绞线无法取出并重新安装钢绞线进行张拉,对于这类问题梁板一般只能降低标准使用或者报废,由于梁板造价高,降低标准使用或者报废,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预应力钢绞线放张装置,能够解决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并切割完成后长度无法满足放张千斤顶安装要求的问题,将钢绞线拆除并进行重新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预应力钢绞线放张装置,包括:钢绞线连接构件,包括连接本体,所述连接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对立设置的上夹片锥形孔和下夹片锥形孔,所述上夹片锥形孔和所述下夹片锥形孔的小口侧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本体的外侧壁上,所述连接本体的中部设有连接所述上夹片锥形孔和所述下夹片锥形孔之间的夹片安装空间,所述上夹片锥形孔和下夹片锥形孔内均设有钢绞线夹紧组件;千斤顶工作平台,包括上平台板、下平台板,所述上平台板和所述下平台板之间设有升降空间,所述上平台板上设有钢绞线孔,所述下平台板上设有锚头放置孔,所述钢绞线连接构件可设置在所述升降空间内并能够朝着所述钢绞线孔移动,所述上夹片锥形孔和所述下夹片锥形孔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钢绞线孔和所述锚头放置孔的内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预应力钢绞线放张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用料少,使用成本低;可以重复利用,放张后去除夹片,便能够实现重复利用;结构新颖,解决了钢绞线的接长和放张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本体包括上连接件、下连接件、左连接侧板和右连接侧板,所述左连接侧板和所述右连接侧板固定连接在所述上连接件和所述下连接件之间,且所述左连接侧板和所述右连接侧板分别位于所述上连接件和所述下连接件的对立两侧,所述上夹片锥形孔和所述下夹片锥形孔分别设置在所述上连接件和所述下连接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047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康复训练床
- 下一篇:一种高中化学教学用气体发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