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涡扇发动机内涵排气装置以及航空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13210.4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47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汪骏;张举麟;沙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K3/04 | 分类号: | F02K3/04;F02C7/18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邹丹 |
地址: | 20024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内涵 排气装置 以及 航空发动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涡扇发动机内涵排气装置以及航空发动机,涉及航空发动机领域,用以有效实现对尾锥的冷却。涡扇发动机内涵排气装置包括尾喷管、尾锥以及引气管。尾喷管具有贯通自身轴线方向的第一通孔。尾锥位于尾喷管的第一通孔的下游,且部分位于尾喷管的外部;尾锥与尾喷管固定连接;尾锥的壁体被构造为双层或者多层的,且在相邻两层壁体之间形成空腔。引气管,位于尾锥的内壁的上游,且位于第一通孔中;引气管与尾喷管和尾锥至少其中之一固定连接,引气管的一端与尾锥的壁体之间的空腔流体连通。上述技术方案,其尾锥采用双层壁或者多层壁结构,并且经由引气管将外部冷却气体引入到尾锥的空腔中,以实现对尾锥的有效冷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发动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涡扇发动机内涵排气装置以及航空发动机。
背景技术
尾锥是航空发动机的下游末端部件。在航空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尾锥是否能够得到充分的冷却,直接决定了发动机核心机无法向更高的温度发展。
目前航空发动机尾锥散热比较差,高温下材料力学性能的下降限制了尾锥的结构设计和强度性能,导致航空发动机核心机无法向更高的温度发展,因此业内亟需解决尾锥的冷却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涡扇发动机内涵排气装置以及航空发动机,用以有效实现对尾锥的冷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涡扇发动机内涵排气装置,包括:
尾喷管,具有贯通自身轴线方向的第一通孔;
尾锥,位于所述尾喷管的所述第一通孔的下游,且部分位于所述尾喷管的外部;所述尾锥与所述尾喷管固定连接;所述尾锥的壁体被构造为双层或者多层的,且在相邻两层所述壁体之间形成空腔;以及
引气管,位于所述尾锥的内壁的上游,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引气管与所述尾喷管和所述尾锥至少其中之一固定连接,所述引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尾锥的壁体之间的空腔流体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尾锥的壁体包括:
外层壁,被构造为回转体;以及
内层壁,被构造为回转体且位于所述外层壁的内侧,所述外层壁的内侧和所述内层壁的外侧之间形成所述空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涡扇发动机内涵排气装置还包括:
尾锥支撑件,安装于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引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尾锥支撑件固定设置,且所述尾锥支撑件设置有贯穿自身厚度方向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引气管的另一端连通;以及
法兰,具有回转部、第一挡边和第二挡边;所述第一挡边固定于所述回转部的轴向一端,所述第二挡边固定于所述回转部的轴向另一端;所述第一挡边端面与所述尾锥支撑件和所述外层壁均贴合且固定,所述第二挡边与所述内层壁固定连接,所述法兰的回转部设置有与所述引气管的一端连通的第三通孔;所述引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法兰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层壁的上游端面、所述外层壁长于所述内层壁的部分和所述法兰之间形成有缓冲腔,所述引气管的一端通过所述缓冲腔与所述空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所述尾锥的轴线方向,所述外层壁的长度大于所述内层壁的长度,所述引气管位于所述外层壁的内侧,且位于所述内层壁的上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气管被构造为弯曲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航空发动机,包括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涡扇发动机内涵排气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涡扇发动机内涵排气装置,具有引气管,且尾锥采用双层壁或者多层壁结构,引气管将涡轮后的排气引入尾锥的壁体空腔中,然后排放至航空发动机末端,从而实现有效冷却尾锥。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132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游梁式抽油机智能间抽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钢筋拉伸强度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