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农房屋顶的光伏阳光亭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22778.2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61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叶红;谭春鸿;陈顺强;李叶茂;李贝宁;张东驰;陈可;孔祥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方略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3/18 | 分类号: | E04D13/18;E04D13/064;E04D13/08;E04B1/343;E04C3/30;E04D13/04;H02S20/3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付茵茵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房屋 阳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农房屋顶的光伏阳光亭,设在地面基础上,包括两个排水槽、排水管、支撑立柱、第一斜梁、第二斜梁、第一伸缩立柱、第二伸缩立柱、柱脚、光伏组件;支撑立柱、第一伸缩立柱和第二伸缩立柱均通过柱脚安装在地面基础上;支撑立柱的高度高于第一伸缩立柱、第二伸缩立柱设置;支撑立柱和第一伸缩立柱通过第一斜梁连接,支撑立柱和第二伸缩立柱通过第二斜梁连接;光伏组件覆盖在第一斜梁和第二斜梁的顶部;两个排水槽分别与第一斜梁、第二斜梁连接,两个排水槽分别位于第一斜梁、第二斜梁较低的一端;排水槽的底部设有排水孔,排水管与排水孔连接。本实用新型采光效率高、排水效果好,属于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农房屋顶的光伏阳光亭。
背景技术
光伏电站大多以光伏棚的形式建设,光伏棚采用钢架支撑、钢索悬吊组件的柔性支架模式,能够适用于地形复杂的山地、污水处理厂、承重条件差的屋顶等场地。
现有用于屋顶的光伏棚落地立柱数量较多,影响屋顶的地面的使用效率;由于光伏棚下方有做防水措施,棚下空间可以使用,但在遇到暴雨或下雪的天气,雨水和雪块会直接从光伏棚的边缘泄出,有可能会砸到屋外造成不便或安全隐患,或者流到屋顶地面,加重屋顶排水负担。而且光伏棚顶部为固定平面结构,不能根据不同房屋的日照条件调整高度与角度,难以达到更优采光效率和批量式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光效率高、排水效果好的用于农房屋顶的光伏阳光亭。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农房屋顶的光伏阳光亭,设在地面基础上,包括排水槽、排水管、支撑立柱、第一斜梁、第二斜梁、第一伸缩立柱、第二伸缩立柱、柱脚、光伏组件;支撑立柱、第一伸缩立柱和第二伸缩立柱的底端均通过柱脚安装在地面基础上;第一伸缩立柱、第二伸缩立柱分别位于支撑立柱的左右两侧,支撑立柱的高度高于第一伸缩立柱、第二伸缩立柱设置;支撑立柱和第一伸缩立柱的顶端通过第一斜梁连接,支撑立柱和第二伸缩立柱的顶端通过第二斜梁连接;光伏组件覆盖在第一斜梁和第二斜梁的顶部;排水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排水槽分别与第一斜梁、第二斜梁连接,两个排水槽分别位于第一斜梁、第二斜梁较低的一端;两个排水槽均沿着光伏组件的下边沿延伸;排水槽的底部设有排水孔,排水管的一端与排水孔连接,排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地面基础上。采用这种结构后,光伏组件倾斜设置,采光效率高;光伏阳光亭的两端下边沿设置排水槽,由排水管将水排到地面上,排水效果好。
作为一种优选,排水槽为开口向上、两端密封的槽型结构,排水槽延伸至光伏组件的整个宽度,排水槽的开口与光伏组件的下边沿齐平设置。采用这种结构后,将光伏组件上的水全部汇集到排水槽,再从排水槽排到地面,排水效果好。
作为一种优选,支撑立柱的高度为a,第一伸缩立柱的高度为b,第二伸缩立柱的高度为c,a>c>b;第一斜梁的长度为d,第二斜梁的长度为e,d<e。采用这种结构后,便于光伏组件倾斜设置,提高光伏组件的采光效率。
作为一种优选,还包括两个斜撑,两个斜撑在支撑立柱左右对称分布,位于支撑立柱左侧的斜撑的一端与支撑立柱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斜梁转动连接;位于支撑立柱右侧的斜撑的一端与支撑立柱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斜梁转动连接。采用这种结构后,便于在安装光伏组件时调节倾斜角度,提高光伏阳光亭的整体稳定性。
作为一种优选,第一伸缩立柱和第二伸缩立柱均为伸缩杆结构,第一伸缩立柱和第二伸缩立柱均设有锁紧螺栓。采用这种结构后,便于在安装光伏组件时调节倾斜角度,安装方便。
作为一种优选,第一斜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5-20°;第二斜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5-20°。采用这种结构后,可以根据所处地理位置调节倾斜角度,提高采光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方略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方略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227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新型密封结构的球阀
- 下一篇:一种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进出通道防护设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