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稻飞虱智能识别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23461.0 | 申请日: | 202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02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渝阳;朱旭华;陈瑞盈;陈曦;李彬;张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6 | 分类号: | A01M1/06;A01M1/02;A01M1/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1 | 代理人: | 杜放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稻 智能 识别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稻飞虱智能识别设备,本实用新型包括机箱,具有用于供稻飞虱进入的腔室;设于所述机箱上的吸诱件,用于发出吸引稻飞虱进入腔室内的化学或/和物理信号;设于所述机箱上的相机,用于对收集的稻飞虱进行拍照;设于所述机箱上的吸虫口,用于提供稻飞虱进入所述机箱的通道;设于所述机箱内的风吸风扇,用于将聚集在所述吸诱件附近的稻飞虱吸入所述吸虫口;设于所述机箱内的网眼板,用于承接进入所述机箱的稻飞虱;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风吸风扇,促进机箱内的气流流动,在吸虫口处形成负压,将聚集在吸诱件附件的稻飞虱由吸虫口吸入机箱内,主动对稻飞虱进行收集,使得稻飞虱持续进入机箱内,捕捉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稻飞虱智能识别设备。
背景技术
稻飞虱是水稻主要害虫,生长繁殖快,危害程度大,容易造成水稻严重减产。因此,准确的病虫害灾情监测和预报,是实现科学防治病虫害的基础和前提,研究一种实时、高效、自动测报害虫的方法,实现病虫害防治与保护生态环境协调并重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害虫的实时检测是进行综合防治的一种手段,只有准确的检测,才能做到有目的的防治,把害虫种群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既不会因害虫造成损失,也不会因盲目防治造成浪费,加重对水稻和环境的污染。
现有的稻飞虱捕捉设备的工作方式为,采用吸诱件吸引稻飞虱,然后依靠稻飞虱自主进入设备内完成捕捉,然而此种方式稻飞虱进入捕捉设备的概率低,不能对稻飞虱进行主动收集,且聚集在捕捉设备附近的稻飞虱会影响后续稻飞虱进入设备,捕捉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捕捉效率高的稻飞虱智能识别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稻飞虱智能识别设备,包括一种稻飞虱智能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箱,具有用于供稻飞虱进入的腔室;
设于所述机箱上的吸诱件,用于发出吸引稻飞虱进入腔室内的化学或/和物理信号;
设于所述机箱上的相机,用于对收集的稻飞虱进行拍照;
设于所述机箱上的吸虫口,用于提供稻飞虱进入所述机箱的通道;
设于所述机箱内的风吸风扇,用于将聚集在所述吸诱件附近的稻飞虱吸入所述吸虫口;
设于所述机箱内的网眼板,用于承接进入所述机箱的稻飞虱。
设置风吸风扇,促进机箱内的气流流动,在吸虫口处形成负压,将聚集在吸诱件附件的稻飞虱由吸虫口吸入机箱内,主动对稻飞虱进行收集,使得稻飞虱持续进入机箱内,捕捉效率高;因网眼板的筛选作用,气流可以顺利通过而稻飞虱停留在网眼板上,且气流产生的压力将稻飞虱固定在网眼板上,提高拍摄效果。
优选的,所述网眼板设于所述风吸风扇与相机之间。
优选的,所述网眼板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网眼板翻转以清除网眼板上稻飞虱的动力组件;设置动力组件,拍照完成后,驱动网眼板翻转,网眼板上的稻飞虱在气流的作用下自动清理,无需人工清理,节约人工成本。
优选的,所述吸虫口位于所述吸诱件的上方或下方或侧方。
优选的,所述吸虫口设置为扩口状,且横截面积朝向吸诱件一侧逐渐增大;吸虫口设置为扩口状,覆盖吸诱件附近较大范围,吸虫效率高。
优选的,所述机箱上设有进虫口,所述进虫口与吸虫口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设置连接管连通进虫口与吸虫口,形成通路。
所述腔室包括与进虫口连通的上通道和与所述上通道连通的下通道,所述下通道的横截面积大于上通道;下通道的横截面积大于上通道,使得上通道的气流流速大,从而在吸虫口产生强吸力,提高吸虫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234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