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预制管桩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24506.6 | 申请日: | 202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838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兴庚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48 | 分类号: | E02D5/48;E02D5/56;E02D5/62;E02D5/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预制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新型预制管桩,包括:外护管;第一凸起部,固定在外护管的外壁上,沿外护管的轴向间隔设置,第一凸起部的内壁与外护管的内部连通;内衬管,位于外护管内,内衬管的外壁与外护管的内壁贴合;以及注浆管,其一端沿外护管的轴向顺序穿过各个第一凸起部,注浆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多组通孔,每组通孔位于第一凸起部与内衬管形成的空间内;其中,第一凸起部上均布有多个第一排浆孔,浆液进入注浆管后,由通孔进入第一凸起部内,然后从第一排浆孔排出。本申请能够提高桩基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桩基础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预制管桩。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领域,桩基础施工是一种常见的复合地基加固方法,按照桩基础的制作方法,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预制管桩是预制桩的一种,为一种空心柱体,相对于实心桩体,能够有效节省材料,在道路桥梁等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预制管桩在工厂制作完成后直接运送至施工现场,然后将预制管桩预埋在地基内,这种方式相对于灌注桩来讲,虽然缩短了施工周期,但是桩体与地基之间粘固力较差,从而会影响桩基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桩基的稳定性,本申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预制管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新型预制管桩,包括:
外护管;
第一凸起部,固定在外护管的外壁上,沿外护管的轴向间隔设置,第一凸起部的内壁与外护管的内部连通;
内衬管,位于外护管内,内衬管的外壁与外护管的内壁贴合;以及
注浆管,其一端沿外护管的轴向顺序穿过各个第一凸起部,注浆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多组通孔,每组通孔位于第一凸起部与内衬管形成的空间内;
其中,第一凸起部上均布有多个第一排浆孔,浆液进入注浆管后,由通孔进入第一凸起部内,然后从第一排浆孔排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制管桩预埋完成后,向注浆管内注浆,浆液进入注浆管后,由通孔排出至第一凸起部内,浆液充满第一凸起部,增加注浆压力,浆液在压力作用下从第一排浆孔排出,浆液渗透至周围土层内,并包裹在第一凸起部的外侧,浆液凝固后,第一凸起部与周围土体固定连接为一体,增强了整体桩基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注浆管沿外护管的周向均布有多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增强注浆速度。
可选的,所述注浆管的下端设置为闭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浆液充满注浆管后,不会再向下运动,在注浆压力下,浆液更容易从第一排浆孔排出。
可选的,所述第一排浆孔的孔径由内向外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能防止在预埋管桩的过程中土体内的大颗粒物堵塞第一排浆孔,其次,第一排浆孔的孔径逐渐减小,浆液压力沿第一排浆孔的轴向逐渐增大,更有利于浆液的排出。
可选的,所述通孔为腰型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腰型孔的设置增大了浆液的通流面积,浆液排出更顺畅。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预制管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新型预制管桩,包括:
外护管;
第二凸起部,固定在外护管的外壁上,呈螺旋形式沿外护管的轴向排布,第二凸起部的内壁与外护管的内部连通;以及
内衬管,位于外护管内,内衬管的外壁与外护管的内壁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兴庚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兴庚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245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制品毛边剪切装置
- 下一篇:一种抗菌面料生产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