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陆基圆形池循环水养殖池粪污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25659.2 | 申请日: | 202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29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林;李谭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成林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A01K63/10;A01K6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25 | 代理人: | 田江飞 |
地址: | 542699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形 循环 养殖 池粪污 收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陆基圆形池循环水养殖池粪污收集装置,涉及循环水养殖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主体装置、集粪装置、刮粪装置、增氧装置、循环装置集粪装置包括集粪管,刮粪装置包括旋转电机增氧装置包括电机支架以及支撑块,循环装置包括集水箱以及循环管。本实用新型陆基圆形池循环水养殖池粪污收集装置,控制旋转电机转动,转动带动刮板转动,刮板缓慢转动并刮取附着在养殖圆池底部的粪污,打开第一阀门,粪污沿着集粪管进入到集粪箱内,当水过于浑浊时打开第二阀门使得污水从导流管排出,当水比较清澈时,控制水泵将水循环利用,导入到循环管再次进入到养殖圆池中,控制动力电机转动,使增氧板转动增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将氧气溶解在水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水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陆基圆形池循环水养殖池粪污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路基循环水养殖池是一种以陆地为基础的养殖系统,在该系统控制下其有加大的养殖优势,在此控制下养成的鱼无污染、无土腥味、口感好,而且可以实现高密度养殖,可达传统鱼塘养殖的40倍,而且水可以循环利用,实现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路基圆池在使用时鱼产生的粪污不方便排出,而且由于鱼的密度较大导致水中含氧量不足降低鱼的质量,为此,我们提出陆基圆形池循环水养殖池粪污收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陆基圆形池循环水养殖池粪污收集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使用时鱼产生的粪污不方便排出,而且由于鱼的密度较大导致水中含氧量不足降低鱼的质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陆基圆形池循环水养殖池粪污收集装置,包括主体装置、集粪装置、刮粪装置、增氧装置、循环装置,所述主体装置包括养殖圆池、支撑板、连接板以及出水管,所述集粪装置包括集粪管,所述养殖圆池一表面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集粪管一端穿过第一连接孔,且与第一连接孔连接,所述刮粪装置包括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一表面与支撑板一表面连接,所述增氧装置包括电机支架以及支撑块,若干所述电机支架一表面均与连接板一表面连接,所述支撑块一表面与支撑板一表面连接,所述循环装置包括集水箱以及循环管,所述集水箱一表面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出水管一端穿过第二连接孔,且与第二连接孔连接,所述养殖圆池一表面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循环管一端穿过第三连接孔,且与第三连接孔连接,所述养殖圆池的作用是养殖一些水产品,所示支撑板的作用是支撑支撑块,所述集粪管的作用是将养殖圆池底部存留的粪污收集起来,所述旋转电机的作用是为为转轴的转动提供动力,所述电机支架的作用支撑动力电机,所述支撑块的作用是保证转柱正常旋转,所述集水箱的作用是将养殖圆池底部的水排出。
优选地,所述主体装置还包括进水管,所述养殖圆池一表面设有通孔,所述进水管一端穿过通孔,且与通孔连接,所述进水管的作用是便于向装置内部添加干净的水源,所述连接板的作用是支撑电机支架。
优选地,所述集粪装置还包括第一阀门以及集粪箱,所述第一阀门设置于集粪管一表面,所诉集粪箱一表面与集粪管一表面连接,所述第一阀门的作用是控制粪污进入到集粪箱,所述集粪箱的作用是存放粪污,便于再次回收利用。
优选地,所述刮粪装置还包括转轴以及刮板,所述转轴一表面与旋转电机一表面连接,所述转轴一表面设有若干长方形安装槽,若干所述刮板一端分别安装于若干长方形安装槽内,所述转轴的作用是带动刮板缓慢转动,所述刮板的作用是刮取底部附着的粪污,便于将粪污导入集粪管。
优选地,所述增氧装置还包括动力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转柱以及增氧板,所述动力电机一端设有电机轴,所述第一齿轮与动力电机通过电机轴旋转配合,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支撑块一表面设有旋转孔,所述转柱一端穿过旋转孔,且与旋转孔旋转配合,所述增氧板一表面与转柱一表面连接,所述动力电机的作用是为装置提供动力带动第一齿轮转动,所述增氧板的作用是不断旋转,将水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达到增加水中氧气含量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成林,未经李成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256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音乐演奏练习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地下自卸车驾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