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体剖面观测系统的回收和布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39542.X | 申请日: | 202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97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王春晓;刘长华;贾思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B22/04 | 分类号: | B63B22/04;B63B27/0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杰 |
地址: | 26607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体 剖面 观测 系统 回收 装置 | ||
1.一种水体剖面观测系统的回收和布放装置,所述回收和布放装置用于水体剖面观测系统的回收和布放,所述水体剖面观测系统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相连的浮标体(10)、电转环和通信器(20)、包塑钢缆(30)、第一连接件(40)、钢丝绳(50)、第二连接件(60)、锚链(70),以及挂载于所述包塑钢缆(30)上的若干水体剖面观测设备(90);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收和布放装置包括尾巴缆(210)、拉力缆(220)、固定件(230)和作业船(240);
所述作业船(240)上设有绞盘(241),用于收放所述拉力缆(220);
所述尾巴缆(210)的上端设有尾巴缆绳头(211)、下端设有尾巴缆卸扣(212),所述尾巴缆绳头(211)系于所述浮标体(10)的甲板上,所述尾巴缆卸扣(212)扣在所述包塑钢缆(30)上,且位于包塑钢缆(30)的上端、电转环和通信器(20)的下方;
所述拉力缆(220)与包塑钢缆(30)平行排布,并通过所述固定件(230)固定;拉力缆(220)的上端设有拉力缆绳头(221)、下端设有拉力缆卸扣(222),所述拉力缆绳头(221)绑于包塑钢缆(30)的上部,并位于所述尾巴缆卸扣(212)的下方,拉力缆绳头(221)的长度有冗余,冗余的长度不小于固定水深位置到所述绞盘(241)的距离;所述拉力缆卸扣(222)与所述第一连接件(4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剖面观测系统的回收和布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40)包括上卸扣(41)、转环(42)和下卸扣(43),所述上卸扣(41)和下卸扣(43)分别连接于转环(42)的上端和下端;所述包塑钢缆(30)和拉力缆(220)的下端分别与所述上卸扣(41)连接;所述钢丝绳(50)的上端与所述下卸扣(4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剖面观测系统的回收和布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巴缆卸扣(212)内壁光滑,所述包塑钢缆(30)能够在尾巴缆卸扣(212)内自由旋转,当浮标受外力发生旋转时尾巴缆卸扣(212)和电转环同时同角速度自由转动而不会发生绞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剖面观测系统的回收和布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230)采用弹性材质,包括两个卡口,分别为拉力缆卡口(231)和包塑钢缆卡口(232),分别用于卡固所述拉力缆(220)和包塑钢缆(30),且每个卡口末端都有缝隙,所述缝隙比拉力缆(220)和包塑钢缆(30)直径均小,通过所述缝隙将拉力缆(220)和包塑钢缆(30)固定在卡口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体剖面观测系统的回收和布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塑钢缆卡口(232)侧方设有贯穿的扎带孔(233),用于穿插扎带以将所述固定件(230)收紧固定于包塑钢缆(30)上;而所述拉力缆(220)通过人力可以脱出所述拉力缆卡口(231)限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剖面观测系统的回收和布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230)沿拉力缆(220)和包塑钢缆(30)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且相邻两个固定件(230)的间距不超过1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剖面观测系统的回收和布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盘(241)为手摇绞盘或电动绞盘;所述作业船(240)为小型渔船或小型快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3954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泥絮凝箱
- 下一篇:一种石膏砂浆生产用粉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