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束收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52983.3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078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陈磊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双飞汽车线束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9/10 | 分类号: | B65H59/10;B65H67/04;B65H54/553 |
代理公司: | 合肥上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88 | 代理人: | 黄晶晶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束收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线束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线束收卷装置,所述线束收卷装置,包括:底板和收卷筒;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线束收卷装置,通过伺服电机带动与其连接的连接杆转动,该连接杆通过皮带带动另一个连接杆,两个连接杆通过两个第二锥齿轮带动两个第一锥齿轮,从而第一安装杆与第二安装杆分别带动与其连接的两个第二转动杆带动与其连接的两个第一转动杆,以此带动两个滑动杆相对靠近,从而带动两个转动筒将线束绷紧,有效防止因线束松弛导致收卷不畅,进而提高收卷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束收卷装置。
背景技术
线束为一定负载源组提供服务设备的总体,如中继线路、交换装置、控制系统等,话务理论的基本研究内容是研究话务量、呼损和线束容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线束是话务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线束在收卷过程中,若收卷筒收卷前的线束放线过多使线束松弛,在收卷时会造成线束收卷凌乱,若发生收卷凌乱的现象,则需要暂时停止收卷工作由人工将问题解决,则会降低收卷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束收卷装置,旨在解决收卷前的线束放线过多使线束松弛,在收卷时会造成线束收卷凌乱,则会降低收卷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线束收卷装置,包括:底板和收卷筒;
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通槽,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通槽,两个所述第一通槽的内部之间与两个所述第二通槽的内部之间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杆,两个所述滑动杆的外表面均转动连接有转动筒,两个所述滑动杆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相对的一侧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安装杆,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的一侧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安装杆,所述第一安装杆与所述第二安装杆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
所述第一安装杆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并延伸至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相离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杆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并延伸至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相离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杆与所述第二安装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顶板,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顶板,所述第一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二顶板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分别贯穿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二顶板并延伸至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二顶板的底部;
四个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分别和位于其顶部的四个第二转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位于第二通槽中的滑动杆上的两个第一转动杆和与其连接的两个第二转动杆呈完全收缩的状态时,位于第一通槽中的滑动杆上的两个第一转动杆和与其连接的两个第二转动杆呈完全伸展的状态,第一安装杆和两个第一支撑板的贯穿处均为转动连接,第二安装杆和两个第二支撑板的贯穿处均为转动连接,两个连接杆和第一顶板以及第二顶板的贯穿处均为转动连接,伺服电机通过现有技术和外部控制开关连接,且伺服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和其中一个连接杆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杆的外表面之间通过皮带轮设置有皮带。
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杆延伸至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二顶板底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杆高于第二安装杆,所以延伸至第一顶板底部的连接杆的长度短于延伸至第二顶板底部的连接杆的长度,两个第二锥齿轮分别与两个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位于两个第二支撑板的正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相对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连接结构,电机通过现有技术和外部控制开关连接,且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和第一安装板上转动连接的固定板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双飞汽车线束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双飞汽车线束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529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火材料包装设备
- 下一篇:一种高职信息技术用信息采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