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无人机的远程垂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58469.0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25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赵宇恒;许澄澈;殷加龙;高小炜;唐明瑜;孙登陆;傅懿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D47/00 | 分类号: | B64D47/00;B64C27/08;A01K89/015;A01K93/00 |
代理公司: | 芜湖思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8 | 代理人: | 项磊 |
地址: | 2100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无人机 远程 垂钓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无人机的远程垂钓装置,涉及无人机领域,包括无人机本体,无人机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泡沫浮子以及轴套,轴套内转动连接有连接件,连接件上转动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集线轮,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蜗轮,蜗轮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蜗杆啮合,电机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上,在转动的连接处通过角度传感器进行转动角度的检测,获取鱼游动的方向信息,从而控制无人机的飞行拉扯方向,蜗轮蜗杆传动来驱动集线轮转动,一方面提高收线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蜗轮蜗杆的自锁特性避免了鱼的游动使得集线轮反转导致电机短路损毁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无人机的远程垂钓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些面积较大的湖泊钓鱼时,由于鱼竿和鱼线长度的限制,导致无法对湖中间区域的鱼群进行垂钓,利用无人机进行远程垂钓可以解决鱼竿和鱼线长度不够的问题。
钓鱼收杆时,通过将杆向鱼游动的相反方向进行拉扯,最后将鱼拉出湖面,但是无人机在远程垂钓的过程中,很难判断上钩鱼儿的游动方向,所以无法对无人机的飞行方向做出合理的改变,给无人机垂钓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无人机的远程垂钓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远程垂钓装置,包括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泡沫浮子以及轴套,所述轴套内转动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转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集线轮,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蜗杆啮合,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上。
优选的,所述轴套内设有角度传感器一,所述角度传感器一的外壳与无人机固定连接,所述所述角度传感器一的输出轴与连接件固定连接。
优选的,固定板的两侧通过轴承均转动连接有空心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上固定连接有角度传感器二,所述角度传感器二的输出轴穿过连接轴与固定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前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管,所述集线轮上的鱼线穿过限位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轴套与连接件,连接件与固定板两组转动连接,这样当鱼在游动时会带动固定板竖直方向上的一个转动,而固定板又可以通过连接件实现转动,在连接处通过角度传感器进行转动角度的检测,获取鱼游动的方向信息,从而控制无人机的飞行拉扯方向,蜗轮蜗杆传动来驱动集线轮转动,一方面提高收线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蜗轮蜗杆的自锁特性避免了鱼的游动使得集线轮反转导致电机短路损毁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固定板背面以及周围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固定板以及周围部件的正视图。
图4为图3的全剖视图。
图中:无人机本体1,泡沫浮子2,轴套3,连接件4,固定板5,转轴6,集线轮7,蜗轮8,电机9,蜗杆10,连接轴11,角度传感器二12,限位管13,角度传感器一1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未经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584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信息学分析用试剂盒
- 下一篇:一种弹力布的延展性能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