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井仪器循环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63426.1 | 申请日: | 2021-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47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葛承河;张波;刘磊;丁世村;刘春莹;于云华;张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E21B47/0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李夫寿 |
地址: | 257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井 仪器 循环 散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井仪器散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测井仪器循环散热装置。一种测井仪器循环散热装置,包括测井仪器壳体、仪器插头与冷却池,仪器插头内嵌设置于测井仪器壳体的右端面,冷却池活动连接于仪器插头的右侧位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散热导管,冷却池内的散热介质通过循环泵的抽取,通过第一引流管由介质入口进入散热导管内循环,散热介质携带测井仪器壳体内部的热量后,通过介质出口及第二引流管回到冷却池,再被循环泵泵入散热导管,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将测井仪器壳体内部的热量携带到外部,降低仪器内部的温度避免内电路或传感器模块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而导致快速老化、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井仪器散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测井仪器循环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各大测井公司测井仪器并没有与本专利相近的散热循环设计方案、专利或产品应用于测井仪器。测井施工完毕后,只能通过仪器壳体慢慢向外界环境中散热。
测井仪器在井下高温环境中施工时,井眼环境温度可达200℃以上,尤其是近几年干热岩井甚至高达250℃,施工过程中仪器内部积聚大量的热量。施工完毕后,在自然环境中,仪器内部积聚的大量热量只能通过仪器壳体向外界空气缓慢传播。
对于没有安装保温瓶的测井仪器,其内部温度需要数十小时才能逐步降低至接近常温。对于内部安装有保温瓶、吸热剂、隔热体的测井仪器,一方面保温瓶和隔热体极大程度地阻断了内部热量向外传播的途径;另一方面吸热剂继续释放大量的热量;如果让其自然降温,甚至十数天后才能降至常温状态,保温瓶内部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导致仪器其内部的电子线路和传感器快速老化,甚至直接损坏,大幅缩短仪器寿命,增加仪器成本,也失去了现场连续施工、转场的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测井仪器循环散热装置。
解决现有的测井仪器的保温瓶内部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导致仪器其内部的电子线路和传感器快速老化,甚至直接损坏,大幅缩短仪器寿命,增加仪器成本,也失去了现场连续施工、转场的能力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测井仪器循环散热装置,包括测井仪器壳体、仪器插头与冷却池,所述仪器插头内嵌设置于测井仪器壳体的右端面,所述冷却池活动连接于仪器插头的右侧位置,所述测井仪器壳体的外周右端位置固定套接有隔热套,所述仪器插头的表面分别开设有介质入口与介质出口,所述介质出口位于介质入口的下方,所述介质入口与介质出口内部活动穿插有密封堵头,且介质入口与介质出口左侧贯通连接有散热导管,所述散热导管靠近介质入口与介质出口的一端一体式连接有隔热导管,所述隔热导管的内部镶嵌安装有单向阀,所述冷却池的左侧壁分别贯通连接有第一引流管与第二引流管,所述第二引流管位于第一引流管下方,所述第一引流管的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流量控制阀与循环泵,所述冷却池内部填充有散热介质,所述测井仪器壳体的内壁填充有吸热剂,且测井仪器壳体的内部中心位置固定镶嵌有传感器模块。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散热导管内嵌式设置于测井仪器壳体的内部,且散热导管的两端分别通过隔热导管与介质入口、介质出口贯通连接。
进一步,所述冷却池通过第一引流管与介质入口贯通式连接,且冷却池通过第二引流管与介质出口贯通式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散热导管,冷却池内的散热介质通过循环泵的抽取,通过第一引流管由介质入口进入散热导管内循环,散热介质携带测井仪器壳体内部的热量后,通过介质出口及第二引流管回到冷却池,散热介质在冷却池中冷却、降温后,再被循环泵泵入散热导管,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将测井仪器壳体内部的热量携带到外部,降低仪器内部的温度避免内电路或传感器模块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而导致快速老化、损坏,提升测井仪器的连续施工和转场的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634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锥形螺帽拉杆机构
- 下一篇:一种车载导航仪用装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