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延长管与针筒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70953.5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87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9/10 | 分类号: | A61M39/10;A61M39/08;A61M5/14 |
代理公司: | 厦门创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32 | 代理人: | 廖吉保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延长 针筒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医用延长管与针筒的连接结构,包括医用延长管及针筒;医用延长管包括连接器及软管,连接器内形成连接孔,连接器一端为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轴向内凹形成U型卡槽,第一连接部外壁设置弹性连接带,弹性连接带上设置卡孔,连接器另一端为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软管固定连接;针筒包括乳头,乳头径向凸起形成卡柱,卡柱的直径等于或者略小于U型卡槽的宽度,乳头插入连接器上的连接孔,卡柱的端部插入弹性连接带上的卡孔而固定。本实用新型的医用延长管与针筒进行连接后,医用延长管不易脱离于针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用延长管与针筒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延长管是常用的医疗器械,其通常用于输送作业,以便于对患者进行输液或输血。
传统的延长管通常包括连接器及软管,连接器一端与软管固定连接,连接器另一端可以与针筒进行连接,以便于输送针筒内的液体。传统延长管的连接器大致呈锥形,连接器内形成直径逐渐减小的连接孔,使用时,将针筒的乳头插入该连接孔内,以实现连接。
然而,针筒的乳头插入该连接孔内后,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碰撞或者拉扯时,连接器易脱离于针筒的乳头,从而影响输液过程的正常进行,甚至造成血液逆流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医用延长管与针筒的连接结构,医用延长管与针筒进行连接后,医用延长管不易脱离于针筒。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医用延长管与针筒的连接结构,包括医用延长管及针筒;
医用延长管包括连接器及软管,连接器内形成连接孔,连接器一端为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轴向内凹形成U型卡槽,第一连接部外壁设置弹性连接带,弹性连接带上设置卡孔,连接器另一端为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软管固定连接;
针筒包括乳头,乳头径向凸起形成卡柱,卡柱的直径等于或者略小于U型卡槽的宽度,乳头插入连接器上的连接孔,卡柱的端部插入弹性连接带上的卡孔而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医用延长管与针筒的连接结构,在针筒与医用延长管连接时,将第一连接部上的U型卡槽对准乳头上的卡柱,然后将卡柱置于U型卡槽内,以防止针筒转动,提高稳定性,再然后,将卡柱的端部插入弹性连接带上的卡孔,从而使针筒与医用延长管连接牢固,有效防止使用过程中医用延长管或者针筒受到碰撞或者拉扯时,连接器脱离于乳头的情形。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医用延长管与针筒进行连接后,医用延长管不易脱离于针筒。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医用延长管与针筒的连接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弹性连接带上的卡孔设置为多个,多个卡孔呈多排多列的方式排布。
进一步,连接器的外壁设置防滑纹。
进一步,卡柱的外侧壁内凹形成凹槽,卡柱卡入U型卡槽后,卡柱的凹槽刚好突出于连接器的外壁,卡柱的端部插入卡孔后,卡孔位于该凹槽内。
进一步,弹性连接带的端部设置便于卡柱的端部插入卡孔的操作柄。
进一步,连接孔呈圆台状,连接孔靠近第一连接部的孔径大于连接孔靠近第二连接部的孔径。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医用延长管与针筒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医用延长管与针筒的连接结构的分解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标号说明
医用延长管1 连接器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709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握力球防拔管约束手套
- 下一篇:挂耳式经鼻高流量吸氧管固定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