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预制梁的防端部张拉裂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75535.5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715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朱江;于林江;阳剑锋;张少华;陈松柏;杨建冲;彭上志;欧毓浩;徐健;毕莉莉;廖世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23/04 | 分类号: | B28B23/04;B28B1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容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6 | 代理人: | 刘新年 |
地址: | 51029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预制 防端部张拉 裂缝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预制梁的防端部张拉裂缝装置,属于桥梁施工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本防端部张拉裂缝装置包括轨道、底座一、底座二和滑移机构,滑移机构包括槽钢一,槽钢一的顶部设置有螺栓一,螺栓一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钢板一,底座一滑动连接在轨道上,钢板一位于底座一和底座二之间且钢板一的端部分别抵靠在底座一上和底座二上。本防端部张拉裂缝装置在张拉作业时,底座一能沿轨道向靠近底座二的方向滑移,释放梁片起拱产生的拉应力,避免梁体上拉应力集中,防止预制梁的端部在张拉时出现裂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施工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预制梁的防端部张拉裂缝装置。
背景技术
梁桥上部结构有多种形式,从截面形式来看常见的有矩形板梁、空心板梁、T梁和箱梁等,从受力特点来看,常见的有简支梁、简支转连续和连续梁等。近年来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在国内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高架桥建设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早期的预应力箱梁桥在运营多年后普遍出现跨中下绕,为改善此类现象,工程师采用了增大预抛高和增加预应力度的方法来提高桥梁结构的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中,预制梁施工采用台座底模为混凝土-型钢的刚性结构组合,在支座处设置台阶预防预应力张拉时造成下部混凝土受损,箱梁模板制作出来就自带封端段落,梁板浇筑完成拆模后仅留出锚具的预留孔洞的封端工艺。
上述封端工艺主要存在以下缺点:一是梁板张拉时梁体上拱出现拉应力,而刚性组合的台座处梁端未有活动空间来释放拉应力,导致底腹板出现了较大的拉应力,拉应力主要是靠钢筋承受的,不是靠砼来承受的,砼受拉易出现裂缝;二是箱梁模板自带封端段落为薄壁结构,张拉过程中梁端部出现集中应力,传统刚性底模无法释放集中应力,使得锚具前端封端段落混凝土无法跟随主体下降,造成端部裂缝。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预制梁的防端部张拉裂缝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防止预制梁的端部在张拉时出现裂缝。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预制梁的防端部张拉裂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端部张拉裂缝装置包括轨道、底座一、底座二和滑移机构,所述滑移机构包括槽钢一,所述槽钢一的顶部设置有螺栓一,所述螺栓一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钢板一,所述底座一滑动连接在所述轨道上,所述钢板一位于底座一和底座二之间且钢板一的端部分别抵靠在所述底座一上和底座二上。
其工作原理是:本防端部张拉裂缝装置中,底座一用于放置预制梁的梁体,滑移机构的钢板一位于底座一和底座二之间,钢板一可拆卸连接在螺栓一的顶部,张拉之前,拆卸掉钢板一使底座一和底座二之间具有间隔,张拉作业时,底座一能沿轨道向靠近底座二的方向滑移,释放梁片起拱产生的拉应力,避免梁体上拉应力集中,防止预制梁的端部在张拉时出现裂缝。
优选的,轨道为两条,底座一具有两个端部,底座一滑动连接在两条个轨道上。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预制梁的防端部张拉裂缝装置中,所述底座一的一侧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钢板二和钢板三,所述钢板二连接在所述轨道上,所述钢板三的底部设置有螺栓二,所述钢板二上设置有螺母二,所述螺栓二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母二上,所述螺栓一上螺纹连接有螺母一,所述钢板一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螺母一上。
通过旋转螺栓二能够调节钢板三的高度,在张拉时,该结构能够让封端段落预留混凝土有下降空间,以释放压应力,更好的防止预制梁的端部在张拉时出现裂缝。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预制梁的防端部张拉裂缝装置中,所述防端部张拉裂缝装置还包括楔形块机构,所述楔形块机构包括钢板四和钢板五,所述钢板四连接在所述轨道上,所述钢板五的底部设置有螺栓三,所述钢板四上设置有螺母三,所述螺栓三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母三上,所述钢板五位于升降机构和底座一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755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