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心板梁用内积水排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76517.9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56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喆;郭保林;姚望;郭永智;向国伟;王伟;杨振宇;韩洪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1D19/08 | 分类号: | E01D19/08;E01D19/00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陈海滨 |
地址: | 2500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心 板梁用内 积水 排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心板梁用内积水排出装置,包括外筒,外筒的顶端设置橡胶软壳,橡胶软壳的内腔与外筒的内部相连通;外筒的底端设置旋转封板;橡胶软壳的上部沿圆周方向设置若干泄水孔;旋转封板上设置有若干能够与外筒内部连通的出水孔;旋转封板上设置有能够使橡胶软壳收缩以通过空心板梁上的底板开孔、使橡胶软壳张开以密封底板开孔顶端的升降伸缩组件。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空心板梁内孔内的积水沿泄水孔、橡胶软壳的内腔、外筒内部、出水孔排出;在内积水排出的过程中,由于橡胶软壳张开密封压紧在底板开孔的顶端,因此空心板梁内孔内的积水不会沿底板开孔与外筒之间的环形空间流出,从而能够防止积水漫流到板梁底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心板梁用内积水排出装置。
背景技术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本世纪初,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梁在公路工程的中小跨径桥梁中采用非常普遍,其结构如图1所示。桥梁建造过程中,受施工工艺落后和管理水平低下等方面的制约,采用的气囊内模上浮明显,导致顶板厚度明显小于设计值;在桥梁运营过程中,偏薄的顶板容易出现破损,桥面防水层一旦失效,桥面的雨水或者雪水、冰化水(有时会含有除冰盐)便会流入空心板梁内。空心板梁的两端多用砌砖或现浇混凝土进行封堵,进入空心板梁内的雨水无法顺利流出,在冬季负温情况下,积水结冰膨胀,容易导致底板出现纵向裂缝、渗水、泛白等问题,严重影响桥梁结构的耐久性。
针对空心板梁内积水所引起的板梁底板纵缝和渗水问题,通常在板梁底板开孔将积水导出,有时需在开孔内插入PVC管。然而,无论是否插管,都难以保证板梁内积水不从管外壁流出,并漫流到板梁底板,从而引起板梁底板混凝土遭受冻融循环,甚至内积水中除冰盐的存在将严重削弱空心板梁的耐久性和适用性。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空心板梁用内积水排出装置,该装置代替现有的PVC管,一方面能够将空心板梁的内积水导出,另一方面能够避免板梁内积水从管外壁流出,从而防止积水漫流到板梁底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空心板梁用内积水排出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心板梁用内积水排出装置,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顶端设置橡胶软壳,所述橡胶软壳的内腔与外筒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外筒的底端设置旋转封板;
所述橡胶软壳的上部沿圆周方向设置若干泄水孔;
所述旋转封板上设置有若干能够与外筒内部连通的出水孔;
所述旋转封板上设置有能够使橡胶软壳收缩以通过空心板梁上的底板开孔、使橡胶软壳张开以密封底板开孔顶端的升降伸缩组件。
优选的,所述橡胶软壳呈顶端、底端均开口的壳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橡胶软壳的底端开口密封压紧在外筒的顶部外壁面上。
优选的,所述橡胶软壳的内腔内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若干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下两端均与橡胶软壳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橡胶软壳底端开口的内侧设置橡胶卡体,所述橡胶卡体的端部设置卡槽;
所述外筒的顶端卡入卡槽内;
所述支撑架的下端与橡胶卡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伸缩组件包括位于外筒内部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部外端设置外螺纹,所述连接杆的下部与旋转封板进行螺纹连接;
所述连接杆顶端与连接块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块的侧面上沿圆周方向设置若干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连接块进行铰接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相应支撑架的中部进行铰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筒的外径小于空心板梁上的底板开孔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未经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765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