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烧伤科翻身用保护头套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81450.8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82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郑秋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安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7/05 | 分类号: | A61G7/05;A61G7/057;A61G7/07 |
代理公司: | 温州青科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90 | 代理人: | 虞乘乘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伤 翻身 保护 头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用品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烧伤科翻身用保护头套,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半枕体和第二半枕体,第一半枕体的顶端内侧通过针线缝合固定有若干排扣挂钩,第二半枕体的顶端内侧通过针线缝合固定有连接带,连接带上通过针线缝合固定有若干组排扣挂圈,第一半枕体和第二半枕体之间活动连接有下巴网兜,下巴网兜的正下方活动连接有头套固定带。该烧伤科翻身用保护头套可以调节内侧尺寸大小,也可以调节头套的厚度,满足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给患者带来良好的使用体感,同时使头套结构更贴服,满足了舒适性要求,并有效保护患者的安全,使用方便、操作简单,防止翻身过程中患者头部移位可能造成的永久损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用品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烧伤科翻身用保护头套。
背景技术
临床上,体表烧伤的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但是,日常护理过程中,为了方便给患者伤处上药及避免患者长时间不动导致产生压疮,市场需要对患者进行翻身操作。常规上,烧伤科会配备专门的翻身床,使用翻身床在给患者翻身时,需要将患者的身体部位及头部前后压住,在这个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患者头部移位导致受伤的情况,而目前并没有可以在翻身过程中有效保护患者的头套类用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烧伤科翻身用保护头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烧伤科翻身用保护头套,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半枕体和第二半枕体,所述第一半枕体的顶端内侧通过针线缝合固定有若干排扣挂钩,所述第二半枕体的顶端内侧通过针线缝合固定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上通过针线缝合固定有若干组排扣挂圈,所述第一半枕体和所述第二半枕体之间活动连接有下巴网兜,所述下巴网兜的正下方活动连接有头套固定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半枕体的内端呈圆弧凹陷状,所述第一半枕体的外端中间通过针线缝合固定有拉链。
作为优选,每组所述排扣挂圈的数量与所述排扣挂钩的数量相等。
作为优选,相邻两个所述排扣挂钩之间的间距等于同组内相邻两个所述排扣挂圈之间的间距。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半枕体和所述第二半枕体的正面靠近下端处均并排设有两个蘑菇形挂钉。
作为优选,其中两个所述蘑菇形挂钉通过铆钉固定在所述第一半枕体上,另外两个所述蘑菇形挂钉通过铆钉固定在所述第二半枕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下巴网兜的呈圆弧的三角状,所述下巴网兜的两端均通过针线缝合固定有第一挂环。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挂环呈葫芦状,所述第一挂环的内侧尺寸与所述蘑菇形挂钉的尺寸相适配,所述第一挂环与靠上的所述蘑菇形挂钉活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头套固定带上靠近两端处均设有若干第二挂环。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挂环与所述第一挂环的形状、尺寸均相同,所述第二挂环与靠下的所述蘑菇形挂钉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烧伤科翻身用保护头套通过设置由两个形状相同、内侧作弧形设计的半枕体组成的头套,两个半枕体之间通过排扣设计连接,可以调节内侧尺寸大小,半枕体外侧设置拉链,可以通过增减内芯调节头套的厚度,满足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给患者带来良好的使用体感,同时通过挂扣设计来安装下巴网兜和头套固定带,使头套结构更贴服,包头式设计满足了舒适性要求,并有效保护患者的安全,使用方便、操作简单,防止翻身过程中患者头部移位可能造成的永久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的后视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安市人民医院,未经瑞安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814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辅助治疗脓毒症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磁场线圈的电流互感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