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温盐深三维结构观测的自主供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82343.7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41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孙伟富;陈磊;孟俊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F03B13/00 | 分类号: | F03B13/00;F03B11/00;B63B2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盛君梅 |
地址: | 266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温盐深 三维 结构 观测 自主 供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温盐深三维结构观测的自主供电装置,包括温盐深三维结构观测连接件、支架单元、机械运动转换单元和发电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单元与支架单元固定连接,发电单元通过电缆与温盐深三维结构观测连接件(13)电连接,提供稳定供电温盐深三维结构观测连接件;机械运动转换单元的密封杆(12)通过温盐深三维结构观测连接件(13)和重力锚(14)固定连接,重力锚(14)放置在海底。实现波浪能到电能的转换,并大幅度节省了维护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温盐深三维结构观测的自主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浮标、潜标技术是六十年代由一些海洋发达国家开始使用并发展起来的。浮标、潜标系统是海洋环境调查的重要技术装备,具有在恶劣的海洋环境条件下,无人值守的长期、连续、同步、自动地对海洋水文、气象诸要素进行全面综合监测的特点,是海洋观测岸站、调查船和调查飞机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延伸扩展,是离岸监测的重要手段,具有其他调查方法无法代替的作用。潜标系泊于海面以下,并可通过释放装置回收,具有获取海洋水下环境剖面资料的能力,并具有隐蔽性好不易被破坏的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浮标、潜标系统不仅可以获取海洋和大气的连续观测数据,同时可为遥感数据定标、验证以及同化提供重要的实测参考,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世界各海洋国家的重视。
目前,浮标、潜标的供能方式主要是采用锂电池等二次电池供电,电池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用于温盐深三维结构观测的自主供电装置,利用机械的方式,实现波浪能到电能的转换,解决了电能的定期更换造成的能源上的浪费,并大幅度节省了维护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温盐深三维结构观测的自主供电装置,包括温盐深三维结构观测连接件、支架单元、机械运动转换单元和发电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单元与支架单元固定连接,发电单元通过电缆与温盐深三维结构观测连接件13电连接,用于提供稳定供电温盐深三维结构观测连接件;机械运动转换单元的密封杆12通过温盐深三维结构观测连接件13和重力锚14固定连接,重力锚14放置在海底。
优选地,所述温盐深三维结构观测连接件13包括玻璃浮球25、电磁耦合传输缆26、连接转环27、若干温盐深传感器28、实心浮球 29、声学释放器30;玻璃浮球25、电磁耦合传输缆26、连接转环27、若干温盐深传感器28、实心浮球29、声学释放器30依次连接,玻璃浮球为3个,温盐深传感器28为若干。
优选地,所述支架单元包含上外壳1、中外壳2、下外壳3、导向板4、密封缸11、端盖22、密封圈23和密封垫24;外壳由上外壳 1、中外壳2、下外壳3组成,导向板4上、下端均与外壳焊接固定在一起;导向板4的中间通过轨道与支撑板9相连接,在导向板4与支撑板9形成相对运动,密封缸11焊接在下外壳3上,密封杆12通过密封圈23和密封垫24与密封缸11密封连接,密封缸11通过螺栓与上下两个端盖22进行锁紧。密封圈为3个,外壳为中空设计。
优选地,所述机械运动转换单元包括导向板4、波纹管5、固定架6、连接杆7、支撑板9、导向缸10、密封杆12、温盐深三维结构观测系统13和重力锚14,波纹管5焊接于上外壳1与固定架6之间;固定架6、连接杆7、密封杆12、温盐深三维结构观测系统13依次固定连接,波纹管5和导向缸10之间的间隙变化由压缩和拉伸的伸缩共同实现,支撑板9通过导轨与导向板4连接,在运动时沿导轨的方向上下运动;导向缸10与下外壳3相连接,保证了支撑板9能够在外壳内保持一定的位置。导向缸10为3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823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